李斌:各位好,我是中国青年报的李斌。我从各位局长身后看到了一位很有胸怀和眼光的市委书记和市长,正是因此如此,各位经验很难被复制,很多地方的政府和领导,就像杨老师讲的一样没有胸怀和眼光。我想问一下马局长,你们就这些年教育局有没有接到领导写的条子,你们怎么处理这些条子的? 嘉宾:我对刚才杭州市的马局长所讲的一点非常感兴趣,杭州在长三角是流动人口的目标地,您刚才提到了,流动人口在杭州市工作一年、生活一年、社保一年,孩子都应该在当地上公立学校,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据您所知,这个流动人口的孩子,在公立学校的比例大概能到多少?他们是不是上学的时候都完全不用缴费呢?这种情况只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育也可以涵盖?北京去年关闭至少20家打工子弟学校,杭州当地是不是也有打工子弟学校?再教育体系里面占比大概是多少?您以及您的团队是不是有一些措施来规范和管理打工子弟学校。 马里松:第一个记者讲的,领导写条子,我马上可以回答你,我这儿肯定是没有,因为我刚到局里3个月。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局长那里肯定有条子,我们现在杭州市包括我们省,省里面的领导,据我所知没有什么情况,也不会有。 主持人:我去年到杭州的时候,我也私访了一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跟别的部门聊天,杭州是没有办法了,只有到萧山这些地方去了。 马里松:萧山也不行,我们杭州从09年开始,高中阶段也没有择校。 主持人:高三的三线取消了? 马里松:对,09年就取消了。 主持人:刚才吴华教授有一个疑问,他认为公办小学是不是限制了家长的选择权? 马里松:这个问题其实大家都明白,如果要讲的这是一个权益,我们中午吃饭就在讨论这个问题,我非常赞同,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如果教育发展到现代化的话,这个问题可能会解决。 主持人:在现在这个阶段,由于严重的权利和金钱的介入,所以维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侧重择校是非常重要一个任务,也是老百姓感觉很沉重,我们现在的模式是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家长选择性主要体现在民办教育方面。 马里松:刚才吴教授讲的问题,杭州并不是说你不允许择校,你要择校你到民办学校,在杭州主城区20%在民办,在杭州的话可能最好的一些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是民办的,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杭州也有这样社会教育环境的基础,我们能够做得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咱们也实事求是一点的。 主持人:成都的民办学校您介绍一下。 左华荣:谢谢杨老师叫做我讲一讲,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中午我们在一起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治理择校热?我以为这个名字是择校热,这个热度问题。我开始思考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我们用的是公共教育资源,特别是公办这一块是拿的人民的钱,所以要推进教育公平这是一个举项。第二个要思考的,为什么家长要择校,原因有很多。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发展不均衡,有这个原因,当然也有学校的特色,办学特色等等各种原因,很重要的原因,有这么一个因果,学校发展的均衡。刚才我讲到这个问题,要治理择校,通过行政的手段,通过制度的手段,我以为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是能够把一个择校热降到一个比较低的地步,但是不是一个很权益的办法,真正的办法,着力点还是要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要把公共教育资源,把公办学校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这样就客观上来说,降低择校的意愿,降低择校的热度,如果我们在致力于择校热治理问题上,工作久了以后,我们会思考怎样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来维护一个政府办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的问题。 主持人:我再追问一下,在成都也有著名的重点学校,这些学校有没有特权,可以选拔优秀学生或者是什么? 左华荣:成都市这些很有名的小学,这几年已经没有选拔学生的权利。刚才我们和杭州有相近的地方,成都民办教育相对比较发达的,民办教育,民办学校里面能够吸引很大一部分家长,它有自己一些特点,要住校什么的,就在民办学校里面就读了。 主持人:有人质疑,像百年名校毁在这上面了。 左华荣:在业界来看何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下降?这里面涉及到育人的问题,学生素质提升的问题,所以仅仅靠优秀生源的集中来促进整个学校各方面指标提升的话,到底是不是教育质量,就看这一个也是需要思考的。所以在这个方面来讲,担心这些方面思考是有的,作为政府治理教育均衡发展里面,这个均衡发展不是平衡发展,往往是差异发展,差异发展是促进均衡发展很有利的,很重要的方法。我们是这么思考的,也是这么做的。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