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中日韩美高中生消费意识与行为比较研究报告(11)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2-06-04 19:50
分享到:

五、研究者的建议

高中生正处在人生中由“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他们是社会未来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意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主流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而相比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也愈来愈多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正经历着更广泛、也更为深刻的社会化过程,各种消费文化、金钱观念、流行时尚源源不断地经由父母、同伴、传媒等传递给他们,对他们的消费意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高中生消费进行引导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金钱观和人生观教育,引导高中生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金钱与幸福等值吗?金钱对于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每一个高中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将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方向。因此,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对高中生进行金钱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学校和家庭可以鼓励高中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或社会实践工作,使他们在努力工作赚钱中了解金钱与劳动的关系,懂得珍惜,学会付出努力。学校和家庭要引导高中生认识到金钱的价值虽无可否认,但钱本身并不重要,也不是人生的目的,它只是帮助人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工具,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如何平衡赚钱与实现人生目的之间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要引导高中生思考如何拥有健康人生这样的问题,引导他们努力追求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而不要被金钱主宰。值得注意的是,价值观教育不是简单地向高中生灌输一些固定的价值观念,而是要实践中帮助他们学会分析、思考,在面对各种价值选择时能够自主权衡利弊,作出适合自己的价值选择。

2. 以实践为重要途径,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的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正确的理财价值观,基本的财务知识,基本的理财技能。理财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但对青少年进行理财教育的最好途径是实践。实践是一个学习和体验的过程。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教育他们怎样满足个人吃穿用等基本的生活需要,还包含了在消费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通过自身消费行为怎样认识周围世界。例如,消费品如何选择?怎样花钱最合理?怎样存钱?怎样赚钱?该不该购买品牌?通过实践培养青少年的节约意识和勤俭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行为,是理财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购买物品、打工、辨别品牌等实际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理财。父母日常的消费行为是对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父母还可以通过每月按时给孩子发放固定数额的零花钱,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消费教育。比如,要求孩子每月为零花钱制定预算,随时记录零花钱的开支情况,这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计划消费,量入为出,避免超前消费、冲动消费。再如,指导高中生每月按比例储蓄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这样既可以有效防止过度消费,也可以帮助高中生养成储蓄的习惯。学校应该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开设一些有关消费、经济、投资等内容的课程,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的理财教育。

3. 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品牌,树立科学的品牌意识。

品牌走进青少年的生活,首先给青少年带来的是消费观念的改变。过去,人们对物品的需求以实用为主,主要是发挥物品的使用功能。而现在,青少年对品牌的需求,不仅是因为物品的使用价值,还因为它的某些附加价值。例如,品牌表达的消费理念,品牌代表的质量与品位,品牌宣扬的时尚与前卫等等,这些也随着各类名牌产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浸润于青少年的消费意识中,甚至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

因此,对高中生们进行品牌教育尤为重要。首先,品牌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其次,品牌教育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文化的教育。每一种品牌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品牌在改变青少年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青少年们带来深刻的文化影响。第三,品牌教育还是对青少年进行尊重知识的教育,通过品牌宣传与教育,也可以对青少年进行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的教育。第四,品牌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还因为它们都有一段奋斗的历史。每一种品牌从无到有,从不出名到出名,从国内走向国际,都经历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它们所表现出的创新、百折不挠、锐意进取、追求完美等精神品质,对当代青少年来说,都是很好的精神补品。

因此,教育者们应重视对青少年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积极引导,帮助青少年认识品牌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使青少年们从中感受到品牌的时代象征意义、品牌的文化内涵以及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特质。

4.培养高中生的独立人格,发挥同伴群体的积极影响。

同伴群体对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模仿是高中生实现消费者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同伴对于高中生学习消费知识、了解消费时尚、树立品牌意识等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为了获得同伴群体的认同,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比较,高中生也常常感受到消费上和金钱上的压力,甚至出现攀比消费、虚荣消费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要加强对高中生群体的消费引导,创设积极的消费文化,防止在高中生群体中形成不良的消费风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中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使其即使面对同伴群体不良的消费行为也能作出恰当地选择。

撰稿:孙宏艳 赵霞

审阅:孙云晓

审定:郗杰英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