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湖论坛 双一流会议 双高会议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金平果排行榜评价数据查询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金平果排行榜>>中国高职院校及专业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大学分地区排行榜

2025-2026年四川(成都)的高职院校排名

本地排名高校名称地 区高职院校数全国总排名
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37
2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54
3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68
4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71
5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8597
6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161
7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203
8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85217
9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218
10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261
11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314
12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323
13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359
14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362
15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374
16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381
17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85417
18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85431
19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85432
20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437
21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468
22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493
23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85510
24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517
25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536
26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538
27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85548
28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四川85598
29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617
30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622
3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85630
32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661
33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684
34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85694
35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85696
36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四川85722
37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85731
38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85744
39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756
40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85760
41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85784
42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85825
43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四川85842
44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四川85847
45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85871
46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四川85872
47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85905
48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四川85916
49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85939
50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四川85980
51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四川85986
52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四川851007
53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851035
54阿坝职业学院四川851053
55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851067
56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1075
57绵阳飞行职业学院四川851089
58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四川851103
59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851112
60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1165
61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四川851190
62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四川851193
63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四川851199
64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851217
65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851235
66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851260
67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四川851263
68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四川851273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独家数据,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排行榜说明 】

2025年3月,金平果中评榜2025版中国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正式发布,这也是该榜单连续第十四次发布高职院校评价结果。

金平果2025高职院校评价范围以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招生情况,确定高职院校评价对象为1611所,其中高职高专1560所、职业本科大学51所。

高职院校包括高职高专和职业本科两种类型,2025版高职院校评价突出“新双高”建设背景,以服务地方、服务产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和中国特色为重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和200多个观测点组成,今年评价继续加入国家及省级“双高”建设成果,新增国际影响力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思政建设、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科教产出和学校声誉,二级指标包括思政教育、教研基地、杰出人才、教学团队、人才培养、优势专业、教学成果、学生竞赛获奖、双高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国际影响力等,做到兼顾“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教学与实践”等多种平衡关系,既有绝对指标也有相对指标,既有传统指标也有新兴指标。

金平果2025高职院校排行榜继续采用得分、排名、等级与位次比相结合的表示方法,便于从宏观和微观分别了解各自定位。院校等级由5★+、5★、5★-、4★、3★、2★、1★组成,分别对应于排名前1%、1-5%、5-10%、10-20%、20-50%、50-90%、90-100%的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分为理工、综合、财经、医药等11种类型,156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理工、综合、财经类高校比例较高,各有649、353和160所,分别占总数的41.60%、22.63%和10.26%,三大类型占比超过74%。高职院校各类型第一高校的地区分布比较均衡,江苏、浙江都占三个类型第一,湖南两个类型第一,山东、天津、河北各占一个类型第一。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国1560所高职高专院校分布在31个地区(不含港、澳、台高校),其中河南、江苏、广东和山东数量较多,均在90所以上,另有六个地区在60所以上,河南、江苏、山东增加4所,浙江、甘肃分别减少2、3所;高职排名300强中,江苏占38所有明显优势,山东29所、浙江23所、广东21所、湖南18所依次进入前五位;从各地进入300强高校数量占本地高校总数的比例来看,浙江48.94%、江苏40.43%、北京37.5%,这三个地区高水平学校比例优势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