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高职教育 >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2017年执行绩效报告

来源:童卫军 现代职业教育网发布时间:2018-09-07 10:16    点击数:
更多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2017年执行绩效报告

童卫军
 
     2017年是《行动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以《行动计划》为抓手,2016年各地系统搭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四梁八柱”,2017年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为2018年“内部装修”和全面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行动计划创新高职管理模式
     为顺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行动计划》创新“教育部规划管理、省级统筹保障、院校自主实施”的管理模式,国家、省级、学校三个层面协同推进,形成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国家层面,《行动计划》梳理了65个任务、22个项目,细化各地分工,搭建管理平台,强化过程监控,建立年度绩效评价制度,督促各地推进落实。同时,在国家层面出台系列文件,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省级层面,32个省份(含兵团)制定了省级实施方案,承接具体项目和任务。根据《行动计划》管理平台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任务启动率93%,项目启动率88%。有21个省份任务启动率达到100%,河南和新疆两个省份任务启动率小于80%,北京未填报数据。有24个省份项目启动率达到100%,宁夏、海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启动率小于70%,北京未填报数据,西藏的项目启动率是零。
 
     项目启动后,实际布点情况很关键。据统计,2016年项目布点率达92%,2017年项目布点率达到160%,这是由于各地主动增加布点,很多省份布点率远超原来承诺的布点率。各省份项目实际布点数排在前三名的是广东(1 790个)、浙江(1 691个)和江苏(1 582个)。
 
     项目布点最终要看实际经费投入。项目启动前,各省份预估总投入205.9亿元,2016年各省份共投入45.20亿元,2017年投入80.56亿元,合计125.76亿元,省级财政经费执行率达到61.08%。两年来,省级财政投入经费排在前三位的是广西(14.57亿元)、浙江(13.78亿元)和福建(10.61亿元),省级财政投入总额超出预算的有10个省份。
 
     除了经费投入外,各地还出台了一系列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其中统筹区域高职发展的文件82个,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文件117个,促进高职院校提高质量的文件156个。
 
     在院校层面,各高职院校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主动承接项目任务。通过两年建设,高职院校在体制机制创新、特色专业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技术积累、交流与合作、产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感非常强。
 
      二、行动计划实施进展良好
 
     (一)桩基项目引领行动方向
 
     优质学校树立创新发展“新标杆”
 
     优质学校项目是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上,高职教育扶优扶强政策的延续和发展,通过对建设基础好、改革意识领先的院校重点投入,实现率先突破,凝聚发展人心,发挥举旗作用。2017年,31个省份启动优质校建设项目,26个省份发文确定优质学校建设名单的省份,立项院校数量由2016年的130所增至403所,已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近三成。在已立项院校中,国家示范校80所,占比19.85%,国家骨干校83所,占比20.60%,省级示范(骨干)校有160所,占比39.70%,省级以上示范院校总占比达八成,体现了上一轮财政专项引导对高职院校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有14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未进入建设名单,同时有80所非示范骨干院校入选建设名单,充分说明“示范”“骨干”不是衡量学校优劣的永久标签,项目实施实际推动了高职院校重新洗牌,传递高职教育“不进则退”的压力,整体调动了高职院校力争上游的发展干劲。  在优质校的遴选形式上,有10个省份采用了梯次建设方案,将优质校明确分为国家级和省级,或者分为重点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在经费投入上体现出差别。各地经费数据显示,用于优质校建设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总计投入41.4亿元,拉动地方财政投入23.4亿元,行业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51.52亿元,总计达到116.32亿元。  优质校的年报数据显示,每所优质校平均在校生规模9 853人,平均横向技术服务、纵向科研经费和技术交易到款额达900万元,生均教仪设备值达1.18万元。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骨干专业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发展
 
     2017年,31个省份启动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覆盖834所高职院校的408种专业,建设布点数达3 815个。全国骨干专业布局呈现如下特征:一是专业整体布局契合产业发展布局。总体来看,骨干专业第三产业布点占62.59%、第二产业占33.03%、第一产业占4.38%,与同期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相当;分大类来看,装备制造大类、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布点数量最多,分别占比16.88%、15.91%、10.69%,符合国家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分专业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布点数均超过100个、排名全国前列,均是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二是骨干专业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水平上,专业特色化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各省遴选的骨干专业均是各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契合了高职院校由整齐划一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的大趋势,体现了《行动计划》支持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政策方向。三是骨干专业体现了明显的区域特征。骨干专业建设与本地支柱产业或重点支持产业密切相关,如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选煤技术专业服务山西煤炭支柱产业,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专业正是陕西省西安市杨凌区现代农业发展急需专业。这些紧贴产业需求、服务产业发展,真正体现“当地离不开”。
 
      3.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产教融合重要支点
 
     2017年,全国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启动项目布点1 933个,两个基地的平均合作企业为1.27个,平均占地面积26 965.43平方米,平均实训工位数166.7个。每个基地平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12.5人,企业兼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中企业技术人员平均为8.61人,基地规模和指导教师数量可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平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2.56项,平均鉴定472.56人次,平均开展专业技术和专项技能培训815.91人次,平均技术成果获得转化2.04项。实训基地的产品和服务平均收入1 409.26万元,社会服务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已初步显现。部分省份出台了制度文件,并加大了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2017年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2.9亿元,支持建设41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
 
     (二)提质升级贯穿发展主线
 
     1.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
 
     一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到2017年建设骨干职教集团359个,其中,区域型78个、行业型171个、复合型99个、其他11个,受益学生877.34万人,覆盖近1.7万余家企业,1 280个行业组织,骨干集团年度投入资金15.9亿元。二是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加快推进。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分两批布局了36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600多个专业点、5万余名学生(学徒),共计参与企业近5 000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了地方政府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引导行业开发规范和保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标准,支持企业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推进了职业院校不断深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改革。三是混合所有制办学在探索中前行。2017年,17个省份成立(含筹备)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150个,比2016年增加了23个,招生专业总数1 322个,各级财政、学校和行业企业累计投入达3.27亿元。在现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中,股份制二级学院145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21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作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在法人资格和内部治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