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状病毒防治研究看为什么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来源:邱均平 舒非发布时间:2020-04-29 15:41
从冠状病毒防治研究看为什么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对我国科研论文发表和管理政策的建议
本会发起“关于加强‘抗击疫情’针对性和前瞻性对策研究的倡议”后,广大理事及会员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有关“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决策咨询研究。现通过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优秀成果,供政府和公众了解。
近日,科技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单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将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1]。确实,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始之初,有的专家学者就已经在武汉获得第一手病例数据,并据此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和《柳叶刀》[3, 4]等顶级国际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且在论文中已经得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存在人传人的结论。不幸的是,这样的结论并没有及时反馈到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没能帮助他们在第一时间控制住疫情。这其实也反映出目前国内科研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的科研成果大量发表在国外期刊,而没有及时应用到国内的实际工作中。
在经历了2003年的SARS疫情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中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并大力资助对于冠状病毒和疫情监控的科研工作。在2003年至2015年期间,国家自科基金共资助了62项有关冠状病毒的研究,资助金额达3096万;与此同时,28项有关疫情监控的研究也获得了国家自科基金总共763万元的资助。然而,如图一所示,这些被资助项目的科研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的英文期刊上。虽然英语论文相对中文论文能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但由于国际期刊出版商高额的付费阅读模式以及语言的障碍[5],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的传播反而十分有限。

图一 国家自科基金资助的冠状病毒和疫情监控项目发表论文数统计(2003-2015)

图二 我国学者发表的冠状病毒和疫情监控论文统计(200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