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排行新闻 >

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结果管窥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成效和启示

来源: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时间:2019-05-10 18:10    点击数:
更多

 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结果管窥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成效和启示

——分国家、分指标、分学科排行榜及分析

     日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2018—2019)》,这是“金平果排行榜”(中评榜)的四大评价报告之一,也是世界大学排名的四大著名排行榜之一(QS公司排名以前与泰晤士报排名是一家,只算一个)。本报告对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数据库中收录两个学科及以上的1509所大学(中国包含一个学科的大学也进入评价对象中)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价与分析。这个报告对我国进入ESI排行的大学和学科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深入讨论了我国进入ESI排行的大学和学科近两年的变化情况;还对中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行了评价,为我们了解和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定位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我们以位居 2018 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的前 600 名大学为统计样本,得到 5 个相关排行榜,其中表 4-1 是“2018年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或地区)分布情况”;表 4-2 是“2018 年世界一流大学前 10 强和部分中国大学分指标排名情况”;表 4-3 是“2018 年与 2017 年中国各地区科研实力具体指标对比分析”;表 4-4 是“2018年世界大学学科分布表(前 10 位与部分中国大学)”;表 4-5 是“2018 年中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排名情况”。

从以下各排行榜的数据和结果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六点结论和启示。

     一、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明显

     中国大学进入ESI排行的大学有305所,其中内地大学共有242所,台湾地区有55所,香港地区有7所,澳门地区有1所。从表4-1可以看出,美国大学进入前100名、前200名、前300名、前400名、前500名和前600名的大学数量依然遥遥领先。我国内地大学进入前100名的有7所,进入前200名的有15所,进入前300名的有27所,进入前400名的有39所,进入前500名的有54所,进入前600名的有69所(详见表4-6),但是相比之下,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稍有逊色,香港地区仅1所大学进入前100名,而台湾地区没有进入前100名的大学,香港地区进入前200名的大学为3所,台湾地区进入前200名的大学为1所。从总体排名上来看,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数量位列世界前列,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我国仍需加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力度

     虽然中国大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意识到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从表4-1可以看出,美国、英国这2个国家囊括了排名前100名的世界顶尖大学的53%,以及45.5%的排名前200名的大学。由此可见,这2个国家拥有全世界绝大多数的高水平顶尖大学,也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强大的科研影响力。我们发现,中国大学进入前300名的共有27所,仅占前300名的9%,而进入前600名的中国大学共有69所,占前600名的11.5%。与2016年相比,进入前600名的大学数量增加27所,进入前100名、前200名和前300名的大学数量分别增加了2所、2所和6所,这说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取得了实际效果,但是仍然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另外,我们又对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中的前10强和所有中国大学的分指标排名情况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4-2),中国的一流大学和世界顶尖大学之间在整体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高被引论文数、国际合作论文数和篇均被引这些表征质量的指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不过,与同档次的世界大学相比,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天津大学的专利指标还是名列前茅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ESI收录论文数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总体来看,这些优势还很微弱,而且不够稳定,在能够真正充分体现科研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实力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我国高质量的论文数量与世界科研强国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从表4-3可以看出,中国内地在ESI收录论文数位居第2位,高被引论文数位居第2位,专利数排名位居第1位,这三个指标均保持2017的名次,这反映了我国大学科研实力的稳定性。但是我们依然要意识到,我国大学与世界科研强国——美国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尤其是高被引论文的相对差距最为明显。例如,排在世界前20名的大学高被引论文平均数为1381篇,其中哈佛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高达4486篇,但是在中国内地排名第1位的北京大学的高被引论文仅为738篇。尽管中国的ESI收录论文数和高被引论文数的数量和位次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但是从具体的大学来看,中国要建设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其论文的质量急需大幅度提升。高质量论文数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大学缺少在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科学家,生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知识的人才较为稀缺。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中国要出一流的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缺少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论文和世界一流成果的保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国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服务保障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在政策、机制、资金、环境等方面给各大学和科研单位以大力支持,迅速改变现在科研创新的被动局面。

 

     四、我国亟需增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的数量

     一个国家的专利水平和热门论文数都能反映该国在世界上的科研创新能力。从表4-3可以看出,我国在专利总量上的排名连续两年保持在第1名,此外,我国在篇均被引次数指标排名居第2位,但是同篇均被引次数第1名的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同样看到我国与世界科研强国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从我国的科研产出总量和创新型科研成果可以看出,创新型科研成果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一流大学还相距甚远,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加强建设的方向。

 

     五、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仍需大力加强

     在此次评价中,中国内地进入ESI排行的学科数有21个,空间科学这个学科国内尚无高校进入。在各学科排名中也不乏许多我国大学进入学科前10名,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农业科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程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地球科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等。

同时,表4-5也显示,中国内地在农业科学、生物与生化、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和毒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13个学科都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农业科学这3个学科有我国大学位居学科排名前10名。

     但是,从表4-4、表4-5和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竞争力的排名结果还可以看出,中国内地的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仍然表现较弱,每所大学或科研院进入ESI学科排行的学科数量还是偏少,绝大多数的中国内地大学进入ESI排行的只有10个以内的学科,而且能够进入学科前10名的大学不多,除了农业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有我国大学位居学科排名前10名外,其他学科都没有能够进入前10名的大学。同时,总排名前1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其学科都很齐全,并且每个学科影响力都很大,如哈佛大学有14个学科位于世界前10强,麻省理工学院有9个学科位于世界前10强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大学在一流学科上亟需大力加强建设力度。

 

     六、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发布“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一共有137所高校被列入名单中。与以往“985工程”建设和“211工程”建设不同的是,“双一流”建设采用了退出机制,目的是为了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势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在资金分配上,“双一流”建设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学科建设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变化的最重要的标识。突出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高度契合“双一流”建设目标和指向。突出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加强一流学科建设,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办学的成功理念、有益经验和基本理念。事实上,世界一流大学就是以若干一流学科为支撑的,就是以若干个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为标识的。从表4-4和表4-5来看,排名前10位的大学的学科都很齐全,并且每个学科的影响力都很大。这一定程度的反映了我国建设“双一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联系在一起统筹推进,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的深化。当前,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交叉重复、低层次循环的现象还多有存在,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建设水平,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将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家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发布者: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