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高校分析 >

中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来源:发布时间:2014-11-09 08:20    
更多

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大学没有培养出更多世界一流的学者和创新家?​​

 

中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第一位担任国际心理学家理事会的亚洲人、曾在亚洲和北美多所大学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的何友晖在《中国大学必须觉悟并现代化,否则将落得更远》一文中这样说到:“我在中国的一手经验指向三个不利因素:过时的教学方法、专制的学术管理和行政‘官僚主义’。这些因素是阻挠中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的“绊脚石”。​​

【令人乏味的学习环境】​​

何友晖在校园里,我注意到很多学生,尤其是在大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打瞌睡,玩电脑游戏,看报纸,做作业等等,根本不理老师在讲什么。授课老师则接着讲下去,无视学生的漫不经心。​​学生们说,这种无礼的漫不经心在中国各地都很常见。​​驯服恭敬的中国学生怎么了? 我教书40多年,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学生这么做。我也没见过授课者如此无动于衷。在课堂上打瞌睡可能事实上已经盛行了很长时间。总的说来,教授和学生之间似乎普遍缺乏尊敬与信任,体现了中国大学令人乏味、问题多多的学习环境。​​​​当然,并非所有教授都缺乏创见,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总之,学生学到东西,不是归功于乏味的教授,而是归功于他们自己;而对于能鼓励激发学生的教授,他们的确能迸出火花。

​​【听话的就是好的?】

​​何友晖发现,中国大学中的学术管理通常是政治化的,家长式的,专制的。权力集中在各级“领导”(比如系主任)手里。这些领导并不领导,而只是下达命令。​​没有领导点头,什么事情也办不了。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实施“恐惧管理”。 有一次,何友晖向某位系主任提到,学生们怕他。但他的反应是:“那很好。我希望学生怕我,这样他们会更听话。”​​​​此外,何友晖发现,大学校园里的派性之争和地盘划分极为猖獗。如果领导不喜欢你,你或许会发现自己遭到排斥。而你的同事躲开你只是不希望冒犯领导。

​​【官僚阻碍学术成就】​​

何友晖说,在中国的大学里,教室是高度控制的环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交流。因此,教师的生存策略是:“别想,教就是了”,学生的生存策略是:“别问,学就是了。”​​在中国大陆,行政官僚机构阻碍了学术成就。​​“官僚主义”的症状包括区分过度(比如,每个官员只负责一项范围很窄的工作,每项工作只能由指定的官员来做)、工作量分配不均、管理部门彼此或内部沟通不够、后续工作不足甚至缺失。​​“官僚主义”消耗学者做研究需要的宝贵时间,从而浪费了取得学术成绩的潜力。​​​​何友晖曾经花了几星期才办好借书证、在办公室安上电话并(按管理部门要求)开设了一个银行账户以便领工资,这种消耗时间的例子数不胜数。​​中国大学越来越试图超越西方。问题在于:为什么许多中国学生只在留学 () 海外以后才表现出色?

    [发布者:y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