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关注评价网
首页 English

金平果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教育规划 > 权威解读 >

实录:校长、专家谈高考制度改革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发布时间:2010-09-16 15:26    点击数:
更多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欢迎您收看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未来十年面对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系列访谈节目,为了方便接收,您既可以通过您家里面的电视机接收终端收看由我台卫星主频道播出的电视节目,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等其他接收终端,同步接收由人民网提供的视频节目。今天来到演播室的三位嘉宾是:谢维和,清华大学副校长;李光明,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主任;冯成火,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今天我们这一期的节目要讨论的是高考制度改革的话题。谈到高考制度改革,因为我们这一期节目是为了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我注意到,前不久刚刚正式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在具体的表述有一句话叫“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我想请教李主任,您是怎么样理解完善这个词的?

  李光明:首先我认为,因为高考是属于咱们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我们国家建设选拔培养大量的人才,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目前很好的一项制度,但是作为完善来说,老百姓非常关注,我个人认为,高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二是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指导。

  主持人:纲要文本没有用改革也没有用改进,或者说创新高等学校考试制度,也没有用创新,用的是完善,完善这个词是不是隐含着我们通过相应的创新、相应的改革,让它进一步趋于更加合理呢?

  李光明: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原来的高考制度,刚才我前面说了,应该是咱们选拔人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有用人才。但是,这项制度本身,因为可能原来存在,比如咱们说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就是大家都只能通过高考这一条路上大学,如果通不过,就可能失去了机会,可能他以后的人生、以后的生活就变化很大。

  主持人:所谓一考定终身。

  李光明:原来我们整个评价体系实际上是不完善,或者说有些方面是缺失的,它的路径只有一条,就是原来有的说高考独木桥,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谢维和:我觉得李主任刚才讲的非常重要,同时我也想补充一点。为什么用完善这个词,我认为是非常科学,我觉得是实事求是和历史的提法。这些年我们国家高考考试制度在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两个点是我们特别关注的。第一,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精英型的高等教育过渡到一个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入学的人数已经大大提高。这样的话,由过去一种很高的门槛,很高的选拔性的考试和招生制度,已经转变为一种可能要从更大范围中去选拔人才和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年,尤其是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近十年来,实际上一直在改革。改革的目标,应该说和我们现在所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包括不同录取方式,应该说总体上也是一致的。同时扩大地方的自主权,按照分层,不同类型地来做,这是第一个点我们要关注,为什么要用完善这个词。

  第二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社会的变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光是一个标准化的人才,它提出了要有创新人才。我们要用创新成为国家的战略,所以大学怎么培养创新人才,而且作为招生大学教育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招生怎么样服从于高等教育整体的目标,也是高考招生制度需要改革的。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但是客观地说,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国家的要求,可能还有些差距,但是总体方向我认为还是恰当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完善这个词我认为是科学的,是恰当的。

  冯成火:作为我们来说,一方面要高举不断改革完善考试制度这个大旗,同时要做好文章,就是怎么样来完善。浙江这两年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两条,一条刚才这位谢校长讲了,我们稳步推进不停步,不断推进,但是稳中推进,不能让老百姓觉得今天这样了,明天那样了,无所适从。然后老百姓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既改变了又能接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导原则。第二个理念,让大家参与,不是光我们教育系统自己关起门来搞改革,搞完善,让老百姓,让各阶层的同志、代表都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基本达成一致的认识。

  主持人:其实就体现了,一个是自身非常积极,然后通盘考虑非常稳妥,就是积极稳妥。另外,既兼顾了改革的力度,又兼顾了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应当说浙江这两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现在我特别想和李主任探讨一个问题,你是怎么评价高考制度改革在整个纲要文本里面,大的这一章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这一章里面它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李光明:刚才冯院长也说了,高考本身的性质、作用决定了,关系到民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们国家人才选拔培养,关系到我们的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因为老百姓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了12年,12年过后要通过高考,高考的几天考得怎么样。2007年我们和中青报做了一个社会调查,90%多的老百姓都赞成高考,觉得高考现在是我们觉得最公平、最科学的办法,老百姓相信这个,它能做到公平,大家能坐在同一个教室,同时考试,最后我考多少,我认了,但是他们觉得是公平公正的。所以,高考涉及到国家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同时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高考这个抓手、这个牵头的作用,甚至突破口,可想而知。

  主持人:其实纲要这一章写得非常好,整个这一章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四个小标题,第一个小标题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第二小节就叫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第三个小节就是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第四个小节就是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我觉得其实把想到的都想到了。

  谢维和:意思就是考试这个东西作为评价,确实有一个牵引的作用。但是这个牵引的主体或者说这种牵引的力量,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有两种定位,一种定位是作为学习的一个环节,通过考试来反馈、来检查他学习成果的形式,这是一种考试。但是,今天在规划纲要中讲的考试,除了这样一层含义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它是国家在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和这样一种手段。

  主持人:我其实还是比较认同的,从某种意义上,高考可能和其他级别的入学考试一个很大区别,它从某种意义上是体现国家意志,然后,体现国家的导向,包括您刚才说的这种公平,其实高考本身从某种意义上也强调效率,就是说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我还想和李主任探讨一个什么问题呢?纲要文本里面提出有两个探索,一个是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还有一个就是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我不知道李主任是怎么看的?因为这两点,很多网民和观众朋友都很关注。

  李光明:其实这个多次考试不能简单地理解就是举办一次或者两次考试,甚至一次两次高考。原来我们也探索过,进行过春季招生高考,还有秋季、夏季的招生考试,也都探索过。其实我觉得多次考试应该是给考生更多的机会,不只是每年的6月7、8、9这三天,就这么一次考试,可能还给他其他一些机会和渠道,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分类考试,分类考试逐渐把它分类,又分多次地把它按不同层次地进行考试。因为考试的卷子就是一个评价的尺子,所以实际上还有多次考试给他更多的机会,给孩子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渠道。比如刚才我说的荷兰12岁的时候可以选择上中职中专,中职中专还有渠道可以上高职高专,最后还可以上大学,甚至上研究生、博士生。以前我们就是高考,一考定终身,大家考一张卷子,没有更多的渠道,没有更多的机会,现在我们逐渐地转变,包括我们纲要里面写的也是这个意思,逐渐有更多的渠道、更多的路子,让学生可以往上走。

  主持人:提供多次机会。

  李光明:刚才你提到社会化的考试,现在实际上从浙江。

  冯成火:浙江的高考,新的课改高考也是一揽子计划,归纳起来有几句话,我看跟纲要里边也非常接近,一句话就是分类考试,我们是分三类,就是综合型211这些大学,也就是说过去所说的重点大学是一类。这个根据新课改的课程,它的高中教育的时候接受的教育进行对接。第二是大类,保证过去的传统的考试,基本上就是3+X,这个比较稳定,后面就是高职高专,基本是3+技能,那么一类中是3+X加模块,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分类,我们学生不同的考试。这是一个。

  第二点就是我们是积极推进,给予多次机会的可能。我们现在改革完善的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打破一锤定音,也就是打破一锤定音,它的理想目标就是有多次机会。我们现在想,某些课首先能够推出多次机会,那么我们这三门课一门是英语听力,一门是通用技术,还有一门是信息技术,我们叫三项考试。这个三项考试当中,直接就说有多次机会,学生可以多次参加选择考试的机会。

  主持人:选择成绩最高的。

  冯成火:他考了以后,你自己定自己哪一次成绩作为你的高考成绩,那么平时这个课基本上放在3月份、9月份,与6月份的普通的高考分开,这是日常化。

  第二点就是跟社会化考试结合,我们的英语听力就是与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那个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这个项目进行对接。就是拿这个比较权威的英语听力考试作为我们日常的高考当中的多次机会的一种。我们经过分析、论证这两者的考核的目标语实际的取样,一些对象都是一致的。原来这个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的主要对象也是高中毕业,所以我们觉得非常好,实施了两年来,效果很好,也非常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当然有些实际上我们还逐步完善,但是质量我们还是往前推。

  主持人:其实这个纲要里面,我注意到纲要文本还提出一个概念,叫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这个刚才其实咱们探讨过,但是我特别想听听谢校长的说法,因为您本身是大学的校长,又是清华大学的校长,特别想听听您对这句话的理解?

  谢维和:分类入学考试可能不仅仅是对大学来说,刚才冯院长讲到浙江改革措施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体现了分类考试。分类考试当然是作为一个在考试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高校在选拔人才上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所以,我个人体会,分类考试这样的一个政策提法,实际上还是贯彻学校,就是我们这次整个考试招生制度的三句话,也就是说,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也就是说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他们自己,让国家、让学校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更客观、更全面地去评价学生,去录取学生,去选拔学生。同时,让更多真正有才干的优秀学生,或者有不同才干的年轻人能够得到他们自己合适的,满足他们需要,同时也适合不同大学的学习机会和教育机会。我觉得关键是这一条。

  具体实施,我觉得可以学校可以有不同的考虑。比如清华大学,可能从今年开始它和几个学校搞了一次联考,包括面试,也结合国家的统一考试,这几个学校自己搞了一个独自的考试,再加上面试,它实际上也是体现这样一个精神。当然这也是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

  主持人:虽然清华改革尝试,我觉得和纲要这个真是不谋而合。纲要有一句话,征求意见稿和定稿里面都有,就是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我觉得清华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冯成火:我非常同意谢校长的观点。多元录取也好,分类考试也好,从高校层面,也可以进行推出。从我们的省级考试层面也可以进行推出。

  主持人:浙江还是做了很多探索。李主任,纲要文本里面有一句话说,要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律性,我觉得这也是一句很关键的表述,我想听听您对怎么样才能确保这三性的见解?

  李光明:高考是国家的统一考试,有它的权威性、严肃性,因为它毕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高考一定要在科学性上面下功夫。一个是本身高考这一块,整个高考要加强多元的评价,前面咱们谈到多次考试、多次机会,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多元评价,多种渠道,同时还有一个,就是原来我们传统的考试,考完了一张卷子,给一个分数,没有告诉他,你里面到底哪方面知识、哪方面能力、哪方面兴趣是你的长处,现在从命题开始,就看这个题到底考学生的什么能力,首先这个科目要考学生的哪几种能力,一定要把它划分清楚,同时命题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目标去做,最后考出来,我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评价报告,包括现在新课改提出了三维的考核目标,比如原来都没提了,现在提了,态度、情感、价值观,你考的分数很高,但是实际上这个学生不喜欢这一科,不喜欢这方面,最后录取了,这个专业对他自己也不利,对国家的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现在通过这个评价,首先为高考服务,提供很好的参考,这个学生的分数也很高,同时在这方面更有潜力,可能以后很能成才,高校录取,对学生来说,对整个社会,对高校来说,培养人才都是非常有利的。

  主持人:今后整个人生的设计,我觉得听了之后,我也感觉到很振奋。

  谢维和:这三性体现了三个方向。科学性表明高考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导向性体现高考要符合国家的意志、愿望和国家的利益,规范化体现了保存学生的利益。

  主持人:纲要里面还提出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考查。和它相连的还有一句话,就是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这几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这些话都有针对性。

  谢维和:实际上现在研究生的考试过程中已经有一些比较大的改革。第一方面有一个统考,特别是硕士生里面有一个统考,就是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一个基本的统一的要求。从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核、把握方面,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就是加强、加大学校,特别是导师,特别是导师组在录取学生中,特别是面试在录取中的份量。除了一般性的考试、统一性的考试,我们怎么真正认识这个学生有没有去从事研究生学习的基础、条件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呢?我们还需要做这样一些面试,或者做一些单独性的、针对性的考试。所以,从这两个环节来说,目前高校在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过程中一个共同的趋势。但是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了要发挥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这当然是从面试的角度体现这个。

  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过程中的作用,因为导师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对人才的选拔有他自己的眼光,同时规范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强调,在这个录取的过程中,怎么样能够做到更加客观、更加公正。在我了解的很多学校,这种面试的环节,其实并不是个别人做决定,是一个导师组。

  主持人:比如清华。

  谢维和:有很多导师组一块讨论、一块面试决定这个学生的面试成绩,不是一个人凭着他的好恶或者个人的东西就可以决定得了的。实际上学校也有很多程序、很多制度保证这样一种面试环节的公正性。

  主持人:纲要里面还提出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特别想请教冯院长,咱们浙江考试院在这个方面有哪些特点?

  冯成火: 浙江新课改方案中有一句话,我们报告教育部,教育部后来和我们学生的领导说,你们三位一体嘛,其实我们提出三位的东西,第一就是统一考试,第二是学业水平测试,第三个是综合素质评价。现在我们综合素质评价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根据中学的基础教育的基本方向,也设计了一个综合素质评价表,包括情感、态度,包括你的德智体其他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然后提请我们招生办提请由学校择优录取来评价,我把这个综合素质表,比如我们清华大学也好,北大也好,提供给它,让它来做全面了解,综合性地了解这个考生的各方面的素养素质。根据这个录取一个评价。我们现在分两方面,一方面有些院校根据这个综合素质评价,我们也尊重他,在同等情况下,取谁而不取谁,这是一个。第二个事先提出目标,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你这个学校有了什么要求,然后这些学校会在一些招生简章当中明确,慢慢发挥这个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但这方面我们目前做的初步,还是在今后几年当中,这方面想重点推进的一方面。

  谢维和:我个人认为,规划纲要其实不仅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具体的政策措施,实际上也为下一步改革的一些方向性问题,一些难点,把握得还是非常非常准的。

  主持人:纲要里面还提出一句话,和咱们提到的考试有关,他提出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刚才您前面的讲述里面提到了,我觉得咱们教育部考试中心,作为国家层面的教育考试的一个管理部门,咱们这个方面有什么考虑?

  李光明:国家试题库应该说从2006年就开始启动了,这应该是国家一个项目,国家财政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是国家的一个项目。启动几年来,初具规模,因为建立题库,说实话不是为了省钱,也不是为了省事,它实际上主要是为了,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科学性,还有谢校长刚才说的规范性,通过建立题库,我们题库里面有大量的试题,保证我们的风险稀释到一定程度,随机抽取试题,保证试题的安全。科学性就是通过建立题库,我们把评价的一些东西加在里面,不像传统的考试,我们几位坐在这里,出一套题考完就完了,我们现在也是按评价进行命题,就是刚才我前面说的,科目各个试题考什么能力、考什么知识、考什么特长,都是有量化的指标。另外规范性本身通过题库的建设,可以把我们的队伍锻炼好,因为纲要里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提得非常好,不管是对我们的考试机构,还是招生机构等等都提出一个规范性的要求。

  主持人:纲要里面提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提到五个录取,就是择优、自主、推荐、定向,还有破格。后面的定语都是录取。这五种录取,清华大学这些年是不是也做过一些类似的尝试?

  谢维和:其实不仅仅是清华大学,别的大学都开始在按照这五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新生的选拔和录取。其实不同的省也都在这样做。可能有的学校更偏重于这种录取方式,可能更偏重于另外一种录取方式,但是整个国家来说,都在这样做。因为这是符合在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层次上人才培养的特征的。目标只是一个,公平地、客观地去选拔出我们的优秀人才。

  主持人:科学选拔人才,促进教育公平。由于时间关系,本期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了,结束之前我想到,纵观古今中外的人才制度选拔史,相比于其他人才选拔制度,我觉得高考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我想随着纲要的正式颁布实施,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纲要规定的各项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在内,假以时日,我想中国本土的高考制度改革将不断走向深入,中国的高考制度将逐渐趋于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
 

    [发布者:dong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