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会议新闻 >

首届“期刊质量与发展论坛”会议纪要

来源: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0-08-09 13:08    点击数:
更多

“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论坛”,是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和《中国出版》杂志社等12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期刊论坛”的成立与首次召开,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类各级期刊管理部门、编辑单位、研究机构、评价主体、学术团体、数据库以及所有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加强期刊领域的学术研究、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提高期刊质量,推广期刊评价体系与理念;大力促进我国期刊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首届“期刊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图书馆和《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共同承办。经过两天紧张而有序的大会报告与分组讨论,本届“期刊论坛”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来自论坛发起单位负责人或代表、特邀领导、各类各级期刊的编辑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人员;各类图书馆、文献情报单位的期刊订购和管理人员;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等各方代表300多人出席会议,他们分别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本届“期刊论坛”为期两天,采取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邀请期刊主管部门领导和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外,还分时段和分会场组织各发起单位领导或专家代表作大会报告,组织优秀期刊编辑部典型代表、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发言、讨论和交流。本届“期刊论坛”主题是:中国期刊的质量问题。围绕“期刊质量”这一主题,“期刊论坛”召开了第一次组委会及预备会,组织了19场大会报告、16场分会场报告,有50多人在分会场报告或发言。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切磋学术,交流经验,共商对策,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1、成立了“期刊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秘书处
组委会由各发起单位负责人、主管部门领导和著名的期刊编辑专家、研究专家、评价专家、管理专家组成。
本届“期刊论坛”的组织委员会组成如下:
    席:石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执行主席:骆郁廷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席:刘建生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
王国庆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
李建臣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社长
邵明义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黄国钧  湖北省期刊协会会长
刘晓玲  中国期刊协会执行秘书长
邱均平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评价与管理》杂志主编、《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副主编
    中国高校自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
武京闽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
长:邱均平(兼)
以及来自高校、学报、研究机构、期刊管理部门、多家编辑部等单位的委员28人。
组委会决定,秘书处设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负责论坛的联络和协调工作。“期刊论坛”将继续办下去,组委会将负责组织和主持每届论坛的组织工作。
2、建立论坛的长效机制
611日晚8时,在珞珈山庄三会议室召开首届“期刊论坛”组委会及预备会。各位组委会委员、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负责人22人参加会议。首先,邱均平秘书长向各位委员介绍了本届“期刊论坛”的筹备、组织情况以及两天会议的安排。
《论坛》主席石峰会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提议讨论有关“建立论坛的长效机制”问题。各位委员畅所欲言,一致赞同“建立论坛的长效机制”的提议,并基本形成决定:
“论坛”要坚持办下去,且要办出品牌。在做好本届论坛的基础上,作好总结,加强联系,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将期刊论坛延续下去。围绕“期刊质量”逐渐延伸,一次一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一致推举石峰会长长期担任论坛主席,秘书处设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下一届“期刊论坛”如何办?具体事项和细节,可以推迟到下半年,由12个发起单位再作商量。
各位委员还就中国期刊协会如何发挥行业协会的更大作用,促进期刊质量的发展、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如何发挥期刊行业链和学术研究链条的连动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3、中国期刊质量的现状、水平和问题
石峰会长在其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期刊的质量问题:第一,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堪忧,我国学者大多选择在国外期刊上发文。第二,重复出版造成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影响期刊整体质量。有些学报已成为本校教师和学生应急的发表园地,无学术性可言。第三,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第四,编校质量下滑。而影响我国期刊质量的原因:第一,思想认识问题,部分期刊主编没有充分认识到质量是决定期刊生死攸关的问题。第二,缺少科学有效的期刊评价体系,片面评价期刊质量问题,要提高核心期刊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与统一性。第三,学术期刊生存环境问题。第四,期刊体制机制问题。加强期刊体制改革,逐步推行期刊退出机制,实现期刊的优胜劣汰;促进期刊社内部质量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我国期刊质量。
期刊的质量问题,是中国期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期刊数量多,但高质量的不多,有世界影响力的不多,正处在有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时期,期刊质量有待提高。期刊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期刊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期刊质量保障体系,推进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期刊社内部转制。成立期刊出版集团,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提高期刊队伍素质,因为人才关系到期刊的未来。
4、中国期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
有代表认为,期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核心要求。我国期刊发展虽快,但总体质量并不高,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尚且缺乏一个相对科学合理且容易操作的期刊质量评估体系。有代表建议,参照社会生活中的“相亲”模式,期刊质量评估体系设计的思路是:先通过基本条件指标考评,合格者给予外在形象和内在价值的评估,最后综合得出评估分值。基于“健康体检”理念,模型选取能体现期刊“健康”的重要指标进行评估。期刊质量评估模型的内在价值指标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指标,其中一些指标是对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改良或者新建的指标。
有作者还对高校学术期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和组成要素进行了说明。并以实例谈了加强专家约稿、调整期刊栏目、突出办刊特色;还指出中国期刊评价中缺少对期刊纵剖面的评价,即对期刊中间层次的评价问题。
5、中国期刊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估结果的利用问题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的报告特别引人注目,首次正式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期刊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其思路:一是“分类评价与分级管理”理念;二是尽快建立期刊“准入与退出”机制。这套评价体系具有六个特点,其中四个是“国内首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全面回答了为什么要评、怎样评、评得怎么样等系列问题,受到了代表们的认可和好评。
叶继元教授首先讨论期刊评价的现状,认为学术期刊评价一直存在,如: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管理部门的评价,学术机构的评价、全文数据库以及各种学会的评价等。第二,认为目前主要问题是“核心期刊”的概念混乱;核心期刊和好期刊不能等同;评价体系和引文资料数据库的重复建设比较突出。最后,提出注重评价目的、注重期刊品质和质量、重视评价的合理性等对策。
期刊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科学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为科学领域其他各项评价提供基础和条件;二是为期刊采购、优化馆藏和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提供必要的工具。研究和评价期刊质量,科学地确定核心期刊的范围,对于获得高密度的情报源,对于图书情报单位建立基本的核心馆藏,对于广大科学工作者重点阅读本专业期刊内容,特别是对学术评价、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
有代表对科技期刊的评价提出了三点改进建议:科技期刊编辑部门参与,使科技期刊分类趋于科学合理;自然科学专家学者参与,提高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各评价机构携手联合,共同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与规范的问题。就学术评价体系而言,国内人文社科类论文索引几乎没有权威数据库;同时,期刊国际化与学术的国际交流都存在极大障碍。当前,存在三种典型的学术期刊编排规范,但权威性的体例还没有形成,这种学术规范的不同也影响了我国期刊的国际化。
有代表提出了网络评价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术期刊网络传播中的各种变化,例如,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等,接着指出了现行的期刊评价比较传统,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存在时滞过长和缺少用户评价、缺乏对引文的健康分析等问题,并提出两年为一个周期,建立一个实时的评价平台、建立期刊信用评价体系、重视用户评价、细分学科进行评价等建议。
6、中国期刊质量管理的主体、职责、机制和管理办法
加强各类各级期刊管理部门、编辑单位、研究机构、评价主体、学术团体、数据库以及所有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加强期刊领域的学术研究、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发挥期刊行业链和学术研究链的整体作用,这样,才能促进期刊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有代表认为,影响我国学术期刊质量提高的政策问题,包括关于论文数量与质量的要求、核心期刊、SCI收录、中英文种、发表费、学术期刊的公益性以及期刊的网络平台建设等7个方面的问题。代表建议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开展认真的调研与研讨,并采用不同方式制定引导性的政策。
代表们还就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建设和期刊分类评价的标准两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政府应出台政策,对核心期刊的评价进行统一管理,且对不同类型的期刊应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系。
行业协会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与规律性,协会作用重点是协调的作用、领头的作用,协调政府管理与行业管理,牵头解决业界当前的焦点问题。业界与社会对核心期刊都很关注,议论与说法很多。核心期刊的评价与排行多家在搞,各有长处,但互相交流的少,标准多头。管理部门对核心期刊排行结果的应用也出现了异化的趋势。所以,政府部门与协会对核心期刊问题不能回避,应积极、主动组织评价活动,协调统一的评价标准,更多地应该从学术的角度来客观地、科学地、用统一的标准来统一评价的行为。
7、如何提高我国期刊质量的战略、策略和措施
深化报刊业改革与机制创新,执行质量标准与办法;建立与完善报刊退出机制,实现高水平与低水平期刊的优胜劣汰;建立学术期刊学术信誉体系,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查处非法出版期刊,保护正规期刊的正当利益;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高校期刊发展的政策;构建学术期刊出版平台,提高期刊信息化水平。
有代表阐述了编辑规范在提高期刊质量及促进期刊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强调期刊编辑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编辑道德规范、编辑法律规范、编辑纪律规范、编辑技术规范。编辑在执行以上各种编辑规范要求外,还应积极在作者中宣传和推广编辑规范,不断创新编辑规范。要分清论文摘要与提要的区别,论文摘要的撰写也要执行规范要求。
保证刊物的质量是永久的话题。分类分级评价的意义在于可以为所有期刊提供横向比较的信息,帮助刊物弄清在同类期刊中的定位。
评价体系、办刊人和编辑出版管理部门三方交流与沟通。按照刊物自身的办刊方针去发展。期刊评价打破了期刊发展的应有顾虑,是对编辑部办刊的压力,不利于学术的发展。期刊自身办刊规律与期刊评价之间的关系。核心期刊评价参照国外做法,尤其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评价是否合理,其局限性如何突破?地方学院学报面临生存的压力,要有自己的发展特色,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此外,代表们还围绕期刊评价体系,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之路,高校学报信息安全,期刊编辑规范,核心期刊的异化,期刊评价与核心期刊研究,对期刊进行分层次分类别评价,吸纳期刊编辑参与,注重质量监督,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字期刊的重视,期刊影响因子的修正,人为操作提高期刊引用,期刊收取版面费,人情稿的处理,非核心期刊的生存压力,与数据库的合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8、中国期刊质量标准的研制和执行问题
学术期刊界普遍认为,如何提高期刊质量水平,面对全球化问题,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中国气派的话语系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术期刊界对此应当有所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条是办出若干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期刊,这就引出了中国社科期刊的国际化问题。在期刊国际化进程中,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有三点:第一,评价体系与规范的问题。就学术评价体系而言,国内人文社科类论文索引几乎没有权威数据库,同时,期刊国际化与学术的国际交流都存在极大障碍。当前,存在三种典型的学术期刊编排规范,但权威性的体例还没有形成,这种学术规范的不同也影响了我国期刊的国际化。第二,学术话语权问题。在国际学术对话中,我们往往表现出学术基础与概念的不确定性、西方文本产生的制度与社会背景的模糊性等弊端,这有碍于国际化进程。第三,彼我之间的互化问题。国际化不是西方化,也不是自我边缘化,我们要有明确的意识:不应当使中国学术“他者化”。
武夷山研究员提出了“一种评选最佳期刊的新方法”。历年各期质量的考察很必要,有利于编辑部确认不同期刊的办刊质量,有利于读者选择期刊。最后,提出了一个评选最佳刊期的新方法,并且举了《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al》的例子。
有代表总结了学术期刊网络传播中的各种变化,例如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等,接着指出了现行的期刊评价比较传统、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存在时滞过长和缺少用户评价、缺乏对引文的健康分析等问题,并提出两年为一个周期,建立一个实时的评价平台、建立期刊信用评价体系、重视用户评价、细分学科进行评价等建议。
    [发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