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燕子:希望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群体的考生,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我们知道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相信在众多的复习以及学习过程当中,大家能够对自己的水平或者是自己的认识已经很深刻了,到底你还处在哪一个困惑的时间,或者是期限,大家都能够相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在节目开始的时候提到如何合理安排答题的时间和顺序,数学很多时间还是不够用的,针对很多考生来说,面对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您觉得是继续纠结,还是反过来要去复查? 崔用亮:是检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平时效果来看,以我们学生平时习惯为主,他平时做题是真正习惯,高考就是什么习惯。比如平时做题基本上能够留20分钟检查,高考的时候也能够留20分钟检查,那些情况下差别不会太大,最好能够遵从自己平时的习惯,但是有一个同学是什么?做一道题卡住了,做最后一道题卡住了,这个时候在犹豫,最后一道题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这么一个道理在里面。我个人感觉是这样,第一,做题的正确率重在第一感觉,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多,尤其是做题经验看,能够检查出来的东西比较少,能够把自己的错误找出来的比较少,但是是有的,而且基本上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什么?在于我第一遍的正确率很重要,就是我在做第一遍的时候,我是不是考虑很清楚,我是不是写的很清晰,很规范,很工整,这样第一遍能够出来是检查很少的,一定要预留时间检查一下。 检查很有必要的 不确定的相信第一感觉 主持人燕子:所以刚才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针对于数学科目来说,适不适合去检查,还是有必要去检查一下的? 崔用亮:非常有必要检查一下,因为数学是一个偏重,偏重一个逻辑思维加上一个预算,新课标明确指出,运算能力特别重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说白死就是运算,对于数据处理运算技巧和规律性把握特别重要,有关是几何和导数,都牵扯到强度比较大的运算,这种运算我们是不是把握很清楚,很清晰。这一点特别重要。能够把握住我们平时做题的规律。 主持人燕子:因为有很多的网友也在网上会问很多问题,其实我们就刚才很多,有网友问到,您觉得哪些题型丢分比较多,考生想让您给大家总结归纳一下,到底是那些题型,一个是技巧,一个是题分的方式和方法,崔老师跟大家具体分析了一下,考生问到说,关于复查的问题,第一次做对了,但是检查的时候都有改错了。 崔用亮:除非你完全确定情况下你去改,如果不确定,相信第一感觉,原则在这儿,如果我在做,我已经做了一遍了,如果现在要想改,除非你确信能够改对,要不然不要改。 主持人燕子:我在观察崔老师介绍的时候 每一道题都不能放过 最后一道题不一定难 有一个目标清华、北大班的主讲教师,既然是这个头衔,你们在授课最后三天给考生的安排上有一个技巧,有诀窍的。在这儿既然我们是全国性节目,刚才提到北京新课标的考生,我们又是一个全国性的节目,所以每年我们在做完节目的时候,全国考生也会呼吁,为什么只有北京的考生呢?全国考生怎么办呢?针对全国考生您觉得有一些什么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或者跟大家分享的呢? 崔用亮:刚才谈到关于北京试卷的特点,我对北京卷研究多一些,全国各省试卷我每年都在做,对于整个全国考生来讲,高考把握第一个就是做题时间角度,刚才复习备考心态调整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做题方面,因为我是安徽人,我当年是非北京人,是安徽高考的,说实话,对于我们很多考生在做题细节处理上,我认为还是选择填空大致最后两道题是比较容易丢分的点,我当年在做题的时候,很清晰的记得,因为我们安徽是12道选择题,第12题比第11题要简单,很多同学看到11题比较难之后,第12题就放弃了,没有信心的,感觉不行了,没有时间了。但是第12题是一道秒杀题,做题目一定要综合全局,做一道题比较难之后,如果卡住了,一定选择战略性放弃,从下一道题开始,不要认为最后一道题是最难的,这是不可预测的,高考没有规定这个东西,所以平时最好考生不要这么去想,还是按照非常平和的做题规律。做一道题如果卡住了,等一会儿再做,下一道题必须要认真去看,必须要思考到。不要出现这样情况,在考试中有一道题,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过。出现这样情况下是很可惜的,因为这道题很可能很简单,有一些省倒数第二的题比较难。 主持人燕子:对,因为我是山西考生,我也有记忆。 崔用亮:考生还是要追求一种沉稳的心态,考场上面每一道题都必须认真思考一下,不管能不能考虑出来,但是一定要认真去做。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洋高考:“狼来了”还是“鲶鱼效应”?
·面对高考,“我叫不紧张”
·高考作文不准写诗歌引发争议 于丹释其合理性
·成都交警公布高考求助热线及34个服务点位
·三代人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年代不同选择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