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招聘就业 > 正文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 僧多粥少遭遇“最难就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5-15 02:53
点击数:
分享到: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 僧多粥少遭遇“最难就业季”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对于699万名毕业生来说,今年的就业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一方面大学毕业生迎来数量最多的一年,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刷新纪录;而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众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正在减少。

  根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记者今天采访到的一位中国传媒大学( 招生办)学生,眼下依然在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奔波。

  学生:媒体更想要有工作经验的人,他们觉得我们可能不太符合他们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讲,一些媒体的底薪太低了,我去面试的有些报纸底薪只有1千块钱,这在北京实在难以为计,现在好像都很难解决房租的问题。服务型行业还稍微好一些,比较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的招聘可能比事业单位公平、透明一点,比如有的研究院的招聘都是委托第三方来做的,可能会减少一些人为的因素。

  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有所不同。华南理工大学的一位学生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和某事业单位下面的一家设计院签约了,人家现在的时间就是开开心心的迎毕业。

  学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属于电气工程这个学科,这个专业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所以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就业压力。我们班总共有三个专业,我这个专业有23个人,现在只有两、三个人协议没有寄回来,其他的同学都签了。招工难可能是相对的,只是可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电气工程的就业面很广,大到国家电网,小到电子元器件,可能都要用到电气工程相关的知识。对于找工作,我的经验和教训就是,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比较盲目。

  确实有不少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减少培训的财力物力。深圳某装潢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企业提供的职位中80%面向有经验者,应届毕业生只招20%,接近毕业投简历的更多,而真正合适的很少。

  主管:到快毕业的时候,简历非常多,但我们肯定首先选择有经验的。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现在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培养他们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际工作经验相对少一些,和我们企业现在的实际岗位需求不太挂钩。而且企业要培养出一个相对合适的本岗位人才,前期我们会花费很大的精力、财力。同时,应届毕业生对工资待遇要求期望值比较高,在工作过程当中,比如在和上级领导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出现矛盾时容易跳槽,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人才很容易流失。

  不过,不同企业和部门需求不同。宝洁公司项目研发部相关负责人说,只有10%会选择社会招聘,而90%都会选择应届毕业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大学举行招聘会。

  负责人:我们是属于做研发的,所以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不是很高,毕竟公司内部会有很多系统的培训。应届毕业生可能会更适合一些,因为他们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们什么样的培训,他们就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国内不少高校毕业生纷纷感叹“压力山大”,而曾经是“香饽饽”的海归,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记者今天采访到的一位海归坦言,自己已经在苏州找到工作,但当时应聘期间,竞争非常激烈,对手很多,而作为留学生的优势并不明显。

  留学生: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竞争对手比较多,国内找工作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第二个是相对于国内学生,国外的留学生也没有什么面试经验,国内学生可能大一开始就经常做一些实习,而在国外一般都没有这种机会,所以不太会有很丰富的面试经验。

  另一位海归也表示,目前的就业困难重重,难在供需不对称,而且自己更愿意留在一线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相对公平,在小城市发展总觉得要靠关系。

  海归:最开始肯定想进外资企业,但发现自己因为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英国只待了不到两年,英语口语的水平达不到外资企业的要求。我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原公司的研究所,当时遇到主要困难是,我本科学的是财税,研究生学的是金融,没有相关行业的背景知识,在选择相关行业时受到了一些限制。现在整个海归的就业形势不像前几年一样受人关注,除了外企之外,很多国内的公司还是更偏重国内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或者是一些美国知名院校的留学生。

  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季”,业内人士认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都需要有所作为,通过一些针对性措施,促进就业公平。比如加强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的开展一些专项的招聘活动等。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为促进应届生就业推出了优惠政策。江苏省为有效放大小微企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明确对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在就业压力之下,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至关重要。教育部()办公厅之前也发布通知,严禁就业歧视,提出了包括“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等在内的“三个严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而北京、广州等地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命题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面试必须全程录像,保证面试的公开公平。(记者丁玲娜)

  (中国广播网 丁玲娜)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博士求职七月无果 媒体炮轰“身份歧视”  ·研究生遭遇最难求职季 吐槽7年啥也没学会  ·“最难就业季”不算难 研究生抢本科岗位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 僧多粥少遭遇“最难就业  ·清华博士陈达求职七月无果 媒体炮轰“身份歧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