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还是聊聊国际周吧? 潘聪:一般来说3、4月份是国外的学校来访最频繁的月份,现在来访上外有西班牙、瑞典、美国,法国等一些学校的MBA项目。我们想借这个机会能做一些有上外特色的活动来。我们一直把中国学生带出去了解世界,这次是国外的学生过来中国,所以想定一个主题,让更多国际的学生了解中国,所以干脆做成国际月,以“了解中国”为主题。了解中国会有很多种方式,文化上的、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所以我们也是希望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一起来呈现给一些学生。比如说“Understanding China for Global Managers”的系列讲座,内容包括文化、经济、政治这些方面大概的一些介绍,除了讲座外,我们也安排了企业参访,希望带这些学生走入到中国本土的企业或者其他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我们还会安排一些学生间的交流,比如今天法国鲁昂高商的20多名EMBA学生来访,他们有些人希望借这次机会来中国寻找一些商业的机会,上外有10多名MBA的学生参加了这次交流会。我们希望为双方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并探讨合作商机的机会。除了讲座、企业参访、学生交流会外,也会组织研讨会。比如会跟瑞典商会一起主办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坊。另外,还有一些我们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比如说无国界管理俱乐部,我们MBA的学生会带来访的学生,了解一下当地上海一些文化、组织春游活动等等。这是学生自己层面的交流,不是学校组织的。我们希望能提供一个平台给国际生,让他们从各个方面有机会深入了解,不仅仅是来中国旅游一下。 李丽娟:现有的MBA他们和我们已经在读MBA交流机会多吗? 潘聪:这两个月算是比较多,基本上他们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开放课程活动,跟我们学生一起学习的。比如说部分课程、商业模拟竞赛,企业参观等等活动,会跟我们MBA学生一起。 李丽娟:这个是会常规的吗?比如说上外MBA的同学在每年有三到四个月都是和海外国际学生一起上课? 潘聪:我们现在全日制班,一个班大概有一半是国际生和交换生,今年特别多, 3月份的时候我们国际生比本地学生更加多一点。 李丽娟:国际生更多一些? 潘聪:对,这是在我们全日制,但是在在职班不这样,在职班以中国学生为主。 李丽娟:每年有一小半的时间这个班有一半国际生和交换生? 潘聪:其实也不算是一小半。 李丽娟:一大半? 潘聪:基本上全日制班我们国际生的课和他们基本上都是在一起上。 李丽娟:他们每年过来3、4个月? 潘聪:对,基本上3、4个月,春季有一拨人,秋季有一拨人。我们想利用这个机会把国际月的活动能够延续下去,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基于这个平台,想法可能不是特别成熟,但是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让同学们跟国外MBA和EMBA学生有更深入的交流,也让这些国外MBA、EMBA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学生,甚至通过这种机会,能够带入项目这是我们想要促进的结果。 李丽娟:像这种形式跟别的有国际班,班里本身有一部分是海外的学生会有什么不同吗? 潘聪:学生关注度会更加广一些,也更集中一些。活动形式会多样一些,不仅仅是课程。不仅仅是以MBA学生学习核心课程为主,更多地集中在我们的主题“了解中国”为主。 李丽娟: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最近准备做一个小视频,视频的名字就叫“Why MBA”,想录一些主任,你简单说两句拍一段小视频,大家能不能找到这方面同学,通过读MBA给他带来特别大的变化,我们现在收集素材阶段,想各个学校有一位同学我们拍一下,最后我们要剪一个片子出来。 潘聪:我们自己本身也要拍一下。 李丽娟:回头你们有视频可以素材分享给我们也可以。 潘聪:你们大概几月份? 李丽娟:我们准备5月份要做出来,我们现在正在收集阶段,准备4月中旬以后就要开始编辑这个视频,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拍? 潘聪:我们应该在6月份用,基本上从3月份开始拍,28号他们就毕业。具体切入点他们也在商量,就是说从MBA一个变化来开始,跟你说的差不多,就是讲个人的故事。 李丽娟:我们想好多学校拼起来,他说一下带给我们那些变化,你们一定要出席。 潘聪:你们拍是这样坐着拍? 李丽娟:不一定,学生我们会更生动一些,老师我们看场地、看条件。如果你们拍有你们这样一段视频给我们也可以。 潘聪:我们现在就在想着列了很多MBA的变化,其中有一个想法我们有一些MBA学生结婚了,这个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两个人坐着,希望真正返回到他们自己讲自己的故事。 李丽娟:我们也希望比如说有的学生如果条件满足情况下我们去他家里拍,包括以前工作和现在工作的背景,包括以前的老照片到现在,这些素材能加进来是最好的,我知道有一个北航有一个学生他的变化是特别特别大,他以前在山西一个煤矿,他是做会计的,他每个月只有800块钱,然后他老婆家里有三个闺女,前面两个闺女都嫁特别好,他老婆嫁给他,他俩都在煤矿,他每次回家都抬不起头,觉得整个家里都可以使唤他那种感觉,后来就离职,离职来北京考MBA。他以前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他觉得他考不上特别好的,他就想我考北航就好了,考上北航了,现在毕业以后是去了一个房地产公司,现在做办公室主任,在北京买了房子,老婆也接过来了,这种变化就蛮大的。 潘聪:这是一个励志故事。 李丽娟:而且是不同变化的。 李丽娟:不同故事变化,有的人转换了职业轨道,有的人我生活的状态完成就改变了,我以前800块钱,我现在不止800,这也是一种变化,就是看看大家有一些什么比较好的素材。如果素材越丰富的同学越好。 潘聪:前后对比越强烈越好吗? 李丽娟:对,就是那个感觉就想做出这样一个东西里。 潘聪:会不会给人家误导。 李丽娟:今天上午采访孙龙老师说了一段话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我就是问他,比如说好的MBA,大家有人会觉得我考上MBA以后,我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他说其实好多是看到MBA是一个花园,但是误会了中间要通过一条鸿沟,而不是每个人能通过这个鸿沟有所收获的,重点不是你最后拿到MBA的文凭,而是说我在经过这个鸿沟付出那些努力,有哪些收获。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这些同学他认为MBA好像是一个总的解决方案,他其实可能是最渴望有变化一个人群,但是他很迷茫,他不知道有哪些途径能够带给他变化,这个MBA会有一些光环,好像我只要拿到这个金棒,然后我就所有都解决了,这部分同学如果引导的好的话,他可能是最原以为他的变化付出努力的一部分人,还是会总的来说,中间希望有一些明显变化的人讲这个故事。这个视频出发点还是希望告诉大家,为什么选择MBA,它能带给你变化,以后我们可以拍点其他的,中间也会加一些点评,加一些说法什么的,不然大家我读了所有的都掉下来。 潘聪:有些变化并不一定只是我的工资、工作,可能有心态上的改变,这个其实也很重要的,就是对事情的一些看法的改变。 李丽娟:昨天跟东华大学刘老师跟他聊,他就问我有没有觉得职业经理人管理的MBA项目和教授管理的MBA有什么不同,他说我觉得教授管理不担心,反正你也不可能踢我走,这个位置是很稳定的,职业经理人我就会很担心,第一个我要做的好,第二个我发展到一定程度我可能有瓶颈,我不可能在学校做校长、院长,在这个项目完成很好以后我就会寻找下一个新的MBA项目这样一个空间,看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潘聪: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在提,大家永远都会关注MBA师资怎么发展,会关注这个老师更好地给上课,老师需要什么培训。或者会非常关注学生。除此之外,我也非常关注MBA项目的行政人员。其实面对MBA学生最多的还是MBA的行政(工作)人员,他们怎样将项目的理念传递出去,体现的素质和专业性,都代表着项目。但这些人员未来如何发展?怎样更好地培训,关注比较少。不过,近几次MBA教指委开会,国务院学位办的领导专门提到了MBA管理团队的建设,管理团队不仅仅包括老师团队,还包括员工团队,大家现在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我们跟学生打交道最多,如果你提供的服务越好,或者对学生关心程度越多,学生对你反馈,对学校反馈感受越好。 李丽娟:实际上和同学接触最多,特别是前期其实工作人员这部分接触特别多,我们昨天商务在曼彻斯特采访他们一个校友,正好他们在上课,他为什么选择曼彻斯特,其实他主要就说了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他在欧美体系的公司工作,他想选一个欧美比较受认可商学院,所以他选择曼彻斯特。第二个原因,他是觉得跟他接触负责招生的老师、咨询的老师,他觉得特别专业,如果你的工作人员专业,我的项目我就认可你肯定是专业的。今天上午也跟孙龙聊了一下这个问题,他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只是说大家分工不同,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老师也说,我们只是分工不同,他其实不应该按照这种来区分,销售更多来负责学术方向,负责项目那里走,我们负责日常管理,还是回到你刚才说管理人员定位上。 潘聪:MBA、EMBA的行政人员强调专业化,越来越多的学校直接从市场聘请行政人员,我现在发现有一个问题,我认为学校其实是一个蛮特别的地方,MBA既要有对市场的感觉快速的反映,也要有高校人文关怀在里面。有时从市场外聘的行政人员,虽然做事比较专业,但会缺少了对教育的理解和感觉,转变和适应需要蛮长的时间。 李丽娟:专业性相对容易培养,对于教育理解比较难一点。要不然回头专门出一篇文章就写一写,以MBA项目来谈管理型人才和教授型人才在这种团队中间的作用和变化,我还没有想好,回头写一个这个。 潘聪:好,教授毕竟是在学术领域专业领域比较强,我们现在做的是不干预学术,行政类的东西考勤或者这些东西我们解决,学生涉及到某一些学术方面的东西,由教授专门来负责,这个是有话语权的,不能干预学术自由这些方面的事情,很多时候一旦一个老师做了院长或者做了校长之后,或者做了行政某些之后,他自己研究方面或者学术方面的东西,多多少少都会落下的,精力顾不上了,这些东西事无巨细,有时候教授并不擅长做这些事情。 李丽娟:我回头写一个,您回头再帮我看看。今天采您一段,回头你跟同学一起采的时候把素材给我们就行,就是“Why MBA”这个话题。 潘聪:或者有没有想过从不同人说不同方面?你们想反映一个什么东西呢? 李丽娟:因为最后其实落到学生身上,看大家推荐给我们学生案例,我们再来选从那几个角度讲,老师这一块现在可以讲一下,他可能说的比较全面,到时候我们会来截,这个话题点和他的学生是对应的,我们就来配这个话题点,如果你们自己要拍,回头可以针对学生的案例说一下就一块给我们。我发现今天大家都挺关注视频,各个高校都在拍视频,MBA项目的视频。 潘聪:我们请学生自己去做视频。 李丽娟:你们特别牛,很多事情让同写自己去完成。 潘聪:我们APP也是学生自己竞标去做的。 李丽娟:开始做了吗? 潘聪:准备要做了。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张家港高校伤害案追踪:嫌犯悲观厌世伤人求解
·复旦投毒案续 大学生心理问题并非到大学以后才
·让家门口的学校都一样精彩——访国家教育
·请还校园一份纯净
·本是同舍人,相煎何太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