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冯沪祥:从《易经》看成功管理(3)
来源:董事会
发布时间:2012-11-23 14:42
分享到:

  换句话说,企业家精神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有时代使命感;不能出现黑心产品。如果很多企业一起上进,就能推动整个国家上进。企业不能只为了自己私利,私利只是一小步,只是独善其身,还要兼善社会、兼善国家;赚了钱要回馈社会,要报答国家,所以应设立慈善基金,并培训社会人才。

  既然讲企业家精神,就不能仅限于战略、战术层面的内容,还要有更高的精神高度与目标:第一为了公益,包括社会公益、国家公益,甚至是全世界的公益;第二为了公义,各种公平正义,还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公义,要能环保。所以企业家精神本质上就是义利之辨、公私之辨。完全无私也不可能,但是不能以私害公,因此要同时讲企业伦理,讲社会公德心。

  记者:不少东方企业的管理大师似乎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这对中国企业家而言有怎样的借鉴?

  冯沪祥:他们都很尊崇中华国学。像日本,事实上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很注重学习王阳明的哲学。阳明哲学强调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说了就做,不能说了不做,如果不行,只是不知。所以孔子说,“听其言、观其行”,很早就强调言行一致,要能“笃行”。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即使签了合约也不算数,没有信用,这就不能成功。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学生问他“足食、足兵、诚信”都很重要,若一定要去掉一个,去哪个?孔子先说去兵,若再去掉一个,去哪个?孔子再说去食,连国防和经济都可不要,但是信用一定要,因为民无信不立!讲话要算数,要讲诚信,这就是企业成功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因为知行合一,所以才能注重细节、做事彻底、要求精细。日本很多产品都很精致,注重质量,均从这而来。即使庭园都搞得小巧玲珑,是从宋代学的。我们看,日本学了中国国学,变得强大了,却反过来欺负中国,中国很多人却不懂国学,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重大事情!

  尤其,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但他多半是从儒家学来,有时兼学道家。所以他说最钦佩中国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创新的精神。另外,松下幸之助同时也具有企业家精神,他说为什么创办松下的公司?不是只为他一个人赚钱,他的使命感,就是想消灭日本社会在战后的贫穷。所以他能不断地自我改进,这样就能带动社会求上进。如果这种企业家越来越多,整个社会就会更繁荣了。

  松下幸之助也曾引用孔子强调的要有“天命”的观念。他说这对他很有启发,所以如何认识自己的天命、如何立大志,完成上天交付的使命,对企业家来说,是最重要的精神动力!

  因此,我鼓励大家能多看《易经》,如果《易经》看不懂,就先多看曾国藩的书,因为他写的很多经验,都是来自《易经》的内容。大家多从《易经》看管理之道,把国学的传统智慧活学活用,用理论联系实际,相信企业一定能够管理成功。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