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在前100名企业家中有47位是50岁以上,也就是说在未来10-20年,有近半数企业将面临交接班大考。企业的权杖交给谁?自己的子女还是经理人团队?新老交替需要通过怎样的过程管理才可以抵达光明的彼岸?这些问题正在成为第一代企业家挥之不去的难题。 来自美国的经验数据显示,美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4年,巧合的是家族企业创业者的平均任期也是24年。现实中时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家族企业创始人突然离去或退休之际,往往就是企业的终结之时。根据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的200家企业数据显示,上市家族企业在领导人更替前后八年,股票市值平均蒸发60%,而且香港企业因为传承的价值损失更是高达80%。哪怕是能够在第一代优秀企业家领导下顺利成长几十年的所谓成功企业,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传承过程仍是生死考验! 中国改革开放后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多已年近花甲,精力、知识结构和对市场的灵敏度开始逐步退化,普遍到了传承的节骨眼上,全国各地“财富二世”接班大戏正陆续上演。比如,2007年阮伟祥继任父亲(阮水龙)职位出任龙盛集团董事长;2008年杨惠妍从父亲(杨国强)手里接过其持有的碧桂园全部股权成为内陆房产大鳄的新掌柜;2011年楼明正式接过父亲(楼忠福)的接力棒担任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娃哈哈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刘永好之女刘畅等也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 最近一次全国工商联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2010年)也显示,我国家族企业主的平均年龄为45.9岁,50岁及以上的企业家约占被调查企业家总数的1/3,其中有一位93岁高龄的企业家仍然是公司的企业主和实际控制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批创富阶层迅速崛起,他们将迎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财富大迁移”。 尽管有家族控股,有多位家族成员担任企业高管,但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家不喜欢被称为家族企业,有出于对这种企业组织的偏见、有出于意识形态的顾虑。其实在研究者看来,这些企业未必具备家族企业的资格。国际上最有名的家族企业协会FBN(FamilyBusinessNetwork)对成员的资格要求,除了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国际化水平和社会美誉度以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家族的后代认同企业的目标与价值观,企业经营的指挥棒必须已经顺利地交到了家族的下一代手中。 我国的企业多处在换代阶段或者还未换代为创业型企业,还未穿越两代企业家之间交接棒这一事故多发路段,和国外已经完成三代以上传承、经历多次危机仍然能够稳健发展的家族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即使是那些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家族企业,中国无论是企业的核心理念还是家族的愿景都还没有能够充分沉淀和提练,基业长青还只是创业者们的梦想而远未能融入家族成员的血液之中,因此,中国家族企业要顺利完成传承和发展还要面临多重挑战。 如何超越计划生育政策?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