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团队学习的机理——团体动力学 团队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方法,现在已在各类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它的神奇力量。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团队都能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反而在实践中出现了阿吉里斯所说的“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62”的窘境。那么,优秀的团队和平庸的团队究竟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如何激发团队智慧、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为了揭示团队效能的差异,人们采用系统思考的原理与方法,对团队的构成、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演进变化的动态进行了研究。这样的学科也常被称为“团体动力学”,它主要关注的是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是打造一支“梦之队”的内在规律和作用机理。 事实上,按照一般性的定义,团队是由两个或更多的人为了完成特定工作或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同、采取集体行动的群体,所以团队即一个系统:它由多个成员组成,而且成员之间存在着广泛、深入而微妙的相互作用。 打造高效能团队的“345”系统模型 按照系统思考的基本原理,结构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如同一棵大树,要想硕果累累,必须枝繁叶茂;而要想枝繁叶 茂,必须把根扎得很深。因此,要想破解团队效能的内在机理,找到打造优秀团队的核心要素,可以借助这一模型,应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与工具,从结果、行为和结构三个层次对其进行分析。 团队效能的三个基本要素 在我看来,对于一个真正的高效能团队而言,从外在的表现(结果)看,它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个人素质、过程效率、团队绩效。它们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增强回路,驱动着团队效能的发展。 个人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团队协作的效率,并进一步影响团队整体绩效;同时,团队绩效好会激励个人的士气和学习、创新、变革的动力,从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事实上,对于个人而言,在一个优秀团队中工作也是迅速提升个人素质的最佳方式之一。 对于联想来说,“建班子”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选拔“德才兼备”的成员进入班子,对于高层干部,不仅要求具备事业心、自知之明,要靠自己的业绩表现与综合能力,也要求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从机制上保证了领导团队中成员的个人素质,奠定了打造高效能团队的基础。 同时,如上述案例所示,联想“管理三要素”中的“建班子”核心内容也包括班子如何运作,基于实践经验,联想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子运作模式与规则,如“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沟通机制、独特的集体决策规则以及让执行的人参与决策等,保证了团队的过程效率以及绩效表现。 再次,联想建立了定期复盘、人才评估机制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个人素质,并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团队,适当更换不适合的成员,确保了领导团队的活力和能力。这也是上述循环回路的具体体现。 团队过程的四种行为 如上所述,团队的过程有很多,它们直接影响到团队的绩效。根据研究,我将其分为四类,它们构成一个循环,推动着团队的发展:团队成员经由对话,增进相互了解,达成睿智的决策和行动方案,并据此协同地行动,实现特定的产出结果,将其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反思,进一步改善团队成员对话、决策和行动的质量。这是打造高效能团队的内在机理。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