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招聘就业 > 正文
熊丙奇:“好看”就业率隐藏严重教育危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8-13 10:30
点击数:
分享到:

据报道,日前,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媒体见面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任王玉君透露,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可能有300万以上的大学生难以初次就业。(证券时报8月5日)

而与此同时,来自教育部()的消息,针对今年有699万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教育部予以驳斥,认为今年毕业生人数确实达到了历史最高,但多方面信息显示,今年学生就业形势与往年比持平。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京华时报8月4日)

人保部和教育部的消息,貌似“矛盾”,其实都是基于一个数据——7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指截止当年7月1日的当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之后教育部和人保部还会发布截止当年12月31日的就业率,那个数据通常要比初次就业率提升20个百分点),人保部按照这一就业率,测算出今年未就业的学生数和往年积淀下来的学生数,算起来就在300万左右,而教育部根据这一数据,也得出今年的就业形势和去年差不多,去年的初次就业率也在70%多一点。

早在2011年,人保部有关负责人就曾指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在70%-75%。这一就业率数据也成为有关部门、高校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目标”,比如今年5月,针对社会舆论将大学毕业生就业称为“最难就业季”,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目前尚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具体数据,预计签约率将在6月份迎来高峰,签约率数据将会大幅上升,今年将努力不降低高校毕业生最终就业率。

问题是,这一初次就业率究竟是客观真实的,还是有关部门和高校制造出来的?如果是真实的,我们可以判断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而如果不是真实的,这就是虚构出来的就业稳定——在民间,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别困难,而在官方,就业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么难,因为数据还是很好看的。

很多迹象表明,目前公布的初次就业率数据,带有很大的水分。比如,北京3月份的签约就业率不到三成,而到了7月,就业率数据飙升到86%,虽然有关部门和高校称5、6月是签约高峰,但这么大的飙升幅度,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感知。

而就在就业率飙升的同时,各地都有高校传出就业率造假的丑闻,包括有学生到淘宝网就购买就业协议书。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调查显示,通过“假就业”刷高就业率的现象值得警醒,一些高校要求学生必须先签就业协议,否则就不许参加论文答辩。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索性造假作为权宜之策。而这些造假的就业协议最终都会成为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

用造假手段刷出来的就业率,满足了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提出的就业率目标,可是,说到底,这是玩数字游戏,一方面,“被就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就业,他们还处在就业的焦虑之中,另一方面,这掩盖了就业难题,尤其可能误导高层决策:原来这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经过大家多方努力,大多数工作都圆满得到解决,进而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教育问题、经济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就一再被忽视。

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实来说,当前实际处于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玩就业数字游戏,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困境。其一,一些教育质量低、就业前景黯淡的专业,本应该停办、减招,可由于“统计”出来的就业率很不错,于是继续举办,甚至扩招,有不少新生大学生进校听闻学长告诉本专业就业十分困难,感到十分迷茫,招生宣传不是说本专业就业率100%吗?怎么会难呢?

其二,政府部门不花工夫去解决影响就业的根本问题,比如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和特色、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服务业发展难以未大学生提供有效岗位等,而满足于用“短线措施”,比如通过政府购买制造岗位(村官、农村特岗教师、社工),发动国有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等化解就业困局,因为每年的就业工作,都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推进的:大家喊难—政府出台应急措施—措施“立竿见影”政府公布“令人欣喜”的就业率。政府部门可能真认为短线措施管用了。而说实在的,短线措施能制造出多少岗位来?没有这些措施,就业率数据也能刷出来。

姑且不说初次就业率统计本就不科学——在发达国家,统计学生就业情况,多用毕业半年到1年,以及3到5年的就业情况,因为如果把目光对准毕业时的就业情况,必然会导致学校压缩教育时间来抓就业,结果是教育缩水,以及学校并不关心校友离校之后的发展,毕业生一离校就人间蒸发,关注毕业之后的就业,将把学校的教育和校友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就是从我国民间机构跟踪大学毕业生毕业1年、3年的情况也发现,这和他们的初次就业情况相差很大。——就是统计初次就业率,也不应该由学校自行统计、主管部门审核发布,这种统计、发布体系,很难避免在利益因素的左右下,出现注水、造假行为。正是由于我国就业率统计采取这种方式,有关部门可以“自信”地宣布就业形势稳定,可以把初次就业率数据一直保持在70%这个水准,试问,能把所有学生的就业数据开放,接受公众监督吗?

真正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负责,就不要再玩就业数据游戏了——“好看”的就业数据,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环境中,可以制造一时的政绩,可却会给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发展“好看”,如果影响就业难的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会酿成严重的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谁对此负责呢?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研究生就业与学历“倒挂”显现  ·为就业高校“妈咪研究生”成常态  ·山西高校就业统计“四不准” 拒绝弄虚作假  ·熊丙奇:“好看”就业率隐藏严重教育危机  ·求职只问“啥时上班” 缺经验 学生暑期打工需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