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小学 > 正文
“小升初”新政为何难给“补习风”降温?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07 13:04
点击数:
分享到:

落实“小升初”新政,需要教育资源均衡化、评价机制优化等联动改革,其核心在于教育放权。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再次明确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并强调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可《意见》出台后,春节期间不少孩子们仍在辛苦地上特长班,忙于各种补习。(2月6日中国之声)

“小升初”新政出台,却难给“补习风”降温,在我看来,这并非意外。要让孩子免于上特长班之折腾,仅靠一纸《意见》,显然还不够。

首先,《意见》能否得到执行,公众仍在观望中。其实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就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可该规定并没得到很好落实,基于此,有些家长难免会对“小升初”新政的效力惯性存疑。

这种对政策失灵的担心不乏道理,在目前的教育管理语境中,“权力择校”恐难以避免,而学校也难拒绝上级部门布置来的“条子生”。而在此疑虑下,送孩子继续上特长班,自然也成了不得已的法子。

其次,我国各校、各学区存在事实上的办学质量、条件差异,实行“单校划片入学”或“多校划片入学”,并未改变个中差异,在此情景中,就算严格落实“小升初”新政,也可能出现两类择校:一类是政府允许的特长择校,根据《意见》,到2016年特长择校将控制在5%,虽说特长招生名额在减少,可这不妨碍一些家长让孩子上特长班积攒筹码。另一类是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买学区房择学区。

再者,“小升初”新政只是教育政策“面”上的一个“点”。如果没有评价机制的联动改革,中小学生的负担很难减轻。正因“应试”的根深蒂固,中小学生才过早地陷入“题海”。

因此,在严格遏制权力择校,落实“小升初”新政之外,还必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学校的办学质量、条件差异,这关键在于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能再延续传统的“锦上添花”式拨款模式。

与此同时,要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要做到这些,核心在推进教育放权。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要求建立教育民主管理制度,不再由政府主导教育拨款,而要变为代表公众意见的民意机构负责教育预算,监督政府按预算拨款;还要改变应试模式,避免将考试、招生、教学的所有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真正放权于学校和社会。

也只有教育放权,才能改变择校风、应试化积弊等,才能将学生从没完没了的特长、补课班中解放出来。

(新京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学而思投资宝宝树 中小学在线教育竞逐娃娃市场  ·“小升初”新政为何难给“补习风”降温?  ·小升初明确“免试就近入学” 家长仍不买账  ·小升初免试难阻补习热 就近入学遭遇录取尴尬  ·教育部发文明确小升初“免试入学”流程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