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辅导 > 高考志愿 > 正文
如何走好大学之路“最后一公里”?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0-09-27 16:19
点击数:
分享到:

资料图

   “就业

难”、“用工荒”是一对看似矛盾,却客观存在的现象。一方面是逐年增长的就业大军,一方面却是在招收人才方面不断犯难的用工单位。

    让我们看以下一组数字:预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43 万,2013 年将达667 万,2015 年将达691 万,需要就业岗位的青年比例逐年增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 新兴就业岗位也在逐年增多,一个看似供需两旺的形势却带来供需不畅的结果,这其中的原因是怎样的呢?而近日的一条消息更引起了大家的反思: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创业成功率低迷,不足4%。大学生应怎样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在迈入社会前,应怎样走好大学之路的“最后一公里”?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家。

    记者姚晓丹: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带来这种供需不畅的结果?应如何解决?

    李家华教授(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学生与职业有鸿沟,所学与所需有偏差。企业更看重综合素质。中学大学除了通识教育,还要进行能力教育,目前大学缺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如今社会,有知识没能力最痛苦,所以需要转化。要解决这一矛盾,高教体系内部改革(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要改革,要培养让每个个体独立思考,这对学生社会实践、实训很有帮助。从长远看,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不失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一条科学路径。其中,园区型实训基地模式,就是政府、企业和院校合作,进行区域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尝试。

    记者: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就业能力缺乏,甚至缺乏正常的沟通能力,在招聘会上,不乏家长陪同应聘的情景。有人将学生、用人单位之间桥梁的不通畅归结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甚至生师比例过高,教师无法很好地因材施教上。

    黄劲博士(安博教育集团总裁):当然,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一定有帮助。但实际上,因材施教实践起来仍然比较困难。尤其在学生人数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今天,师资力量有限、课程资源不足、对学生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可谓困难重重。

    我认为,当前中国的教育面临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优质教育资源配给的不均衡。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分布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尽管今天让所有学生“有学上”不难,但要“上好学”却不容易,这个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观的。

评价网
http://www.nseac.com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山东高考有望推行平行志愿 避免录取大小年现象  ·山东高考录取或推平行志愿 降考生志愿填报风险  ·湖北高考所有批次实行知分填志愿  ·北大招办主任:高考知分填报志愿方式的悖论  ·复旦大学校长:抱着功利目的选专业未来很难成功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