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中小学教育 > 正文
陶行知70年前推国民教育 小孩回家教大人认字
作者: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11-06 17:53 点击数:

  70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来到杭州翁家山,推行“小先生”教育即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后到家里教大人认字,让小孩都成为小先生。

  用功的孩子们把学习的心得体会记在日记里,寄给回到上海的陶行知,之后结集出版了《西湖八小孩日记》,轰动一时。7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八小孩”目前只有张荷英尚在人世。

  昨天,九旬翁黄中一老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068:“我没读过《西湖八小孩日记》,但我知道,翁家山小学一向都很出名。”

  84岁的村民翁佳年当然就读这间名校,很是自豪:“学校里的中国地图几乎有整面墙大,是小白先生的手绘水彩画。现在杭城的小学里,哪家有这样牛的地理教材?”

  白动生校长亲自养蜂

  一杯蜜水念了80年

  黄中一是上海市教育工会的离休干部,1934年,黄中一13岁,曾到翁家山小学拜访当时的校长白动生。

  “我哥哥跟白动生先生是同学,白校长招待我们,请我喝蜂蜜水,很甜。”黄中一说,当时教员常需劳动务农,也可丰富饮食。白动生养了两箱蜜蜂,帽子、手套、面罩等工具一应俱全。

  “养的是意大利蜜蜂,有同学被蜜蜂蛰了,老师有很好的药,一搽就不痛了。”翁家山村民说。

  那时,黄中一是上海闸北山海工学团的“小先生”,平日教乡下工农断文识字,常听陶行知先生的演讲。

  “白先生很能干,将翁家山小学办得风生水起。”黄中一说,翁家山小学组织的“西湖儿童旅行团”曾名噪大上海,当时小学生组团出游相当稀罕。

  西湖儿童旅行团

  曾名噪大上海

  “上海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我记得有《申报》、《时事新报》、《大公报》等等。”黄中一说。

  西湖儿童旅行团的旅费出自《西湖八小孩日记》。

  当时出书的稿费,陶行知寄给了白动生。白动生用这笔稿费做旅费,挑选了十个小先生组成“西湖儿童旅行团”,宣传乡村教育。翁家山的小学生们当时参观冠生园糖果厂,慰问十九路军,还和上海的小先生们进行交流。

  黄中一背诵陶行知曾经写过的儿童旅行团的小诗:

  一群小光棍,数数17根。

  没有父母在,没有老师带。

  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

  从人数看,这首诗写的并不是西湖儿童旅行团。不过,“儿童结团旅行,是我们中国社会生活的一桩新鲜事,它是新式教育和新式旅游业的产物。”当时的报纸上曾经有这样的句子。

  翁家山村民孙中海

  1934年曾去大上海演讲

  “当时杭州人都说,翁家山小学的伢儿见过世面的多了。”村民告诉记者,除了西湖儿童旅行团,1934年秋天,翁家山的小先生孙中海还曾到上海演讲。

  陶行知先生邀请翁家山小学选派一名“小先生”代表去上海交流经验,白动生选中了品学兼优的孙中海。

  “上了火车,白动生把写好的演讲稿交给我,要我背出来。”孙中海说,到了上海闸北,他赶到山海工学团陶行知先生在上海的乡村教育试点,跟许多小学生一起轮流演讲。

  “我当时也许也在现场,年岁长,记不清了。”黄中一笑眯眯地回忆。

  第二天上午,白孙师生二人到威海路拜访陶行知先生。陶行知身材高大、圆圆脑袋,戴副眼镜,他热情地叫来一个年轻人:“你陪他们在上海白相白相。”孙中海认识了真正的大上海,尽情游玩3天,见到了洋楼大厦和黄浦江上的大轮船。

  地图是手绘水彩画

  几乎覆盖了整面墙

  “别看是乡村小学,翁家山小学的名气,比今日杭城的学军、天长也不差。”84岁的村民翁佳年自豪地说,“而且教育也很得法,3位先生都很有水平,很投入。”

  翁佳年是“八小孩”之一翁巧凤的弟弟,年轻几岁,没赶上八小孩和西湖儿童旅行团,不过记者遍访村里老人,唯独他对翁家山小学的印象最为清晰。

  “走进学校就是几乎整面墙大的中国地图,画在木板上,3米左右长,2米多高,铁路、长江、黄河都清晰可见,每个省的颜色都不一样,比如浙江、安徽,我都记得清楚,”翁佳年说,这是小白先生画的水彩画,“现在杭城的小学里,哪家有这样牛的地理教材?”

  墙后就是阅报室,有报纸、《西行漫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书可借阅。

  校长白动生是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第三期毕业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来翁家山小学任教,加上他的胞弟白启荣和女教师汪绿芬,翁家山小学一共只有3个教师。

  “白启荣和汪绿芬是夫妻。”黄中一说。

  学校里上的课包括国语、算术、常识、音乐和体育。音乐课汪老师上,乐器是一台手风琴。白启荣还教学生们唱京戏,比如《四郎探母》、《薛平贵探窑》。

  老师们鼓励学生勤奋读书,庙里挂有日历本,每日一页,每天最早到校的学生可撕下一页。“集齐3页,就可以换奖品。比如铅笔、橡皮,同学们读书都十分用功。”翁佳年说。

  学费虽只有一两元钱,但村里穷苦人家居多,很多学生都会拖欠学费,前任校长的做法是让拖欠学费的学生举手,有的孩子因此不敢来上课。白动生接任校长,很尊重学生,也不会对欠学费的学生扣发练习本,当然得到学生和村民们的爱戴。

  白动生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白动生自己记忆力极强,学生背诵课文时,一有“疙瘩”,也就会被要求重背。

  利用晏公庙当校舍

  茶叶行老板设助学金

  学校还利用了村里的老建筑,晏公庙。石头墙门,门两边两排字:“民众问字处,民众代笔处。”

  进门就是一个戏台。戏台前面是一个天井,环绕着一圈二层楼房,庙朝东。北面二楼是老师的办公地点,一楼是一二年级合并使用的教室;南面二楼有间教室,不太使用,一楼房间被村民们用来摆放寿材,大约有二三十口。

  在翁佳年的脑海里,翁家山小学的模样清清楚楚。

  西面建筑供奉晏公神像最气派,也被征用,当了三四年级的教室。校长白动生买来一些布,将神像遮牢,这样学生就能专心上课了。

  “当时清河坊有家茶叶行叫翁隆盛,每年定点收购翁家山的西湖龙井茶,其中收购银钱的2~5%用来当做翁家山小学的助学金,学校的桌椅板凳大约就是这样买齐的。“翁佳年说。

  翁家山小学是附近几个村落中唯一的小学校,因此学生还有外村的,包括杨梅岭村、龙井村、满觉陇村等等,最多时有一百多名学生。

  70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来到杭州翁家山,推行“小先生”教育即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后到家里教大人认字,让小孩都成为小先生。

  用功的孩子们把学习的心得体会记在日记里,寄给回到上海的陶行知,之后结集出版了《西湖八小孩日记》,轰动一时。7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八小孩”目前只有张荷英尚在人世。

  昨天,九旬翁黄中一老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068:“我没读过《西湖八小孩日记》,但我知道,翁家山小学一向都很出名。”

  84岁的村民翁佳年当然就读这间名校,很是自豪:“学校里的中国地图几乎有整面墙大,是小白先生的手绘水彩画。现在杭城的小学里,哪家有这样牛的地理教材?”

  白动生校长亲自养蜂

  一杯蜜水念了80年

  黄中一是上海市教育工会的离休干部,1934年,黄中一13岁,曾到翁家山小学拜访当时的校长白动生。

  “我哥哥跟白动生先生是同学,白校长招待我们,请我喝蜂蜜水,很甜。”黄中一说,当时教员常需劳动务农,也可丰富饮食。白动生养了两箱蜜蜂,帽子、手套、面罩等工具一应俱全。

  “养的是意大利蜜蜂,有同学被蜜蜂蛰了,老师有很好的药,一搽就不痛了。”翁家山村民说。

  那时,黄中一是上海闸北山海工学团的“小先生”,平日教乡下工农断文识字,常听陶行知先生的演讲。

  “白先生很能干,将翁家山小学办得风生水起。”黄中一说,翁家山小学组织的“西湖儿童旅行团”曾名噪大上海,当时小学生组团出游相当稀罕。

  西湖儿童旅行团

  曾名噪大上海

  “上海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我记得有《申报》、《时事新报》、《大公报》等等。”黄中一说。

  西湖儿童旅行团的旅费出自《西湖八小孩日记》。

  当时出书的稿费,陶行知寄给了白动生。白动生用这笔稿费做旅费,挑选了十个小先生组成“西湖儿童旅行团”,宣传乡村教育。翁家山的小学生们当时参观冠生园糖果厂,慰问十九路军,还和上海的小先生们进行交流。

  黄中一背诵陶行知曾经写过的儿童旅行团的小诗:

  一群小光棍,数数17根。

  没有父母在,没有老师带。

  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

  从人数看,这首诗写的并不是西湖儿童旅行团。不过,“儿童结团旅行,是我们中国社会生活的一桩新鲜事,它是新式教育和新式旅游业的产物。”当时的报纸上曾经有这样的句子。

(钱江晚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新疆见闻:兵团学校的“德育经”  ·甘肃:58个县农村中小学生获营养膳食补助  ·陶行知70年前推国民教育 小孩回家教大人认字  ·“乔布斯卖苹果”奥数题 算晕六年级小学生  ·甘肃全面实现两基目标: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