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北京今年仅1%大学毕业生创业 政策被指不接地气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12 09:39
点击数:
分享到:

北京今年仅1%大学毕业生创业 政策被指不接地气

贷款不够“贴心” 政策不接地气

  观察动机 今年大学生就业季已经接近尾声。来自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创业指导中心的数字显示,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22.9万人,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人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而最终能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为1%。在常人印象里,“创业”很容易和老板、财富这些诱人的字眼相联,而如今,作为锐气十足的大学生,“创业”的意向为何如此薄弱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里面既有“内因”,更多的恐怕还是缺少优化的外部条件所致。

  各种创业贷款不够“贴心”

  今年大学生就业季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时刻,不少毕业生把目光从“当员工”转向了“当老板”。然而,就是这一条被寄予厚望的大学生创业渠道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来自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创业指导中心的数字显示,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22.9万人,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人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而最终能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为1%。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缺乏以及相关配套支持的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创业难的主要原因。

  教育数据咨询研究公司麦可思近日发布了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2届毕业生中,60%左右的创业资金的“天使投资人”是父母或亲友;其次的资金来源是积蓄和银行贷款,占25%左右;而由政府提供科研基金、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等资助的比例约为1%。

  其实,北京市对于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有很多项目,但一位创业学生告诉记者,有些项目还款期限限制比较严格,“有一个项目是贷款后六个月就需要还款,实在有点短。”还有的项目启动资金只有几万元,也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还有些项目是明确要求固定的创业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门槛太高,不够贴心。”

  多数出台政策不够接地气儿

  “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创业没有政策上的支持,是混不出来的。”曾经坐过创业“冷板凳”的赵烨和他一起选择不同创业道路的六位同学相比,算是“相当幸运”。在一次北京创业大赛上,赵烨有幸得到北京市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领导的关注,申请到了一笔5万元的无息贷款,这个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项贷款,“此前一直拒绝我的一个优质生产厂商,就因为有了政府做担保,立即将我的产品投入生产线。”此后,他的产品进入王府井的一个知名眼镜品牌商店,有了政策上的支持,赵烨“感觉一下子走顺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赵烨一样的运气。按照政策,大学生创业者的确能够享受一些优惠,比如免收公告费、登记注册费等。然而,这些手续费加起来,总共才不过几百块钱,相对于创业的投入,无疑是杯水车薪。还有一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只针对应届或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创业两年或者更长一些的学生则只能吃“闭门羹”了。

  创业培训服务基地校

  将直接服务大学生创业者

  针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匡校震表示,本市各个高校正在陆续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学生申报项目通过学校的评审之后,学校就可以提供资金的支持。同时,本市还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办)等七个创业培训服务基地校,这些基地校将陆续开展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服务工作。

  对话

  “大学生创业宜从服务业起步”

  对话人:北京凡想人创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 陈丰

  记者:目前大学生创业难,您认为最难的一道门槛是什么?

  陈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创业之初被称为“四无人员”,他们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没有团队、没有经验,还处于理想化的状态。在我看来,创业最难的不在于资金问题,而在于你有没有好的项目,一些大学生说自己要创业,但是什么项目都没有,那么谁能给你投钱?很多大学生很缺乏社会经验,缺乏与社会各阶层人士交往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记者:有人说,现在社会普遍的创业环境都不好,大学生创业环境更加恶劣,对此您怎么看?

  陈丰:这要看怎么比较,南方的创业环境相对成熟,北方尤其是北京国企、大型企业多,创业相对难一些。但是北京的优势是资源比较多,而且产品很容易占领制高点,这一点很吸引青年人。

  记者: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您建议他们可以从哪些项目入手?

  陈丰:不管你是有钱还是没有钱,我不鼓励大学生刚创业就选取花钱比较多的项目,一般来说,服务性的行业会比较合适,而且这些服务相对来说有刚性需求,起点也比较低。诸如现在遍地开花的教育培训机构,虽很小,但是植根社区,如果可以提供几个好老师,家长认可你的服务,就会为你投钱。但是有些大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一个大学生说自己想做一个海浪发电机,仅仅是前期的调研投入就花费不菲,更不用提后期的跟进资金了,大学生创业还是要实际一点。

  个案

  一个“沙瓶画”大学生

  两年“创业史”

  “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待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对于近期热播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台词,大学毕业一直搞沙瓶画经营的王楠深有体会。

  3万元投资是这样打“水漂”的

  两年前,大学艺术系毕业的王楠和同学凑了3万元创办了一家沙瓶画经营公司。除了人力成本,真正让他感觉到日子难挨的,是房租和水电费一天一天地摆在那里,而他们却没有一分钱的进项,不知道欠下的这些钱该如何去填补。

  王楠说,由于他和同学当时都是设计学院派出身,对于市场营销没有任何经验,两个人都投入到沙瓶画的设计和创作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做出来再好的作品如果没人买则一切都是“白干”。

  沙瓶画创作首先需要玻璃瓶,王楠首先花费几千元在南方定制了各种奇特形状的玻璃瓶。之后,为了节约成本,又选择在通州马驹桥附近买进了1吨沙子。就这样折腾了半年,3万元资本全部都花了出去,但沙瓶画一个也没有卖出去,合作的同学扛不住了,选择放弃,王楠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和紧张,这个时候,王楠开始将注意力从创作转移到市场推销上来。

  网络营销让公司开始有些起色

  王楠首先开始留意可能喜欢沙瓶画的客户,王楠说第一次拿出自己的沙瓶画向客户推销时,他觉得自己脸都红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是放在那里让客户看。

  在经历过几次白眼和冷遇后,他开始讲究策略,“比如我会先给他看我的沙瓶画画册,给他讲述沙瓶画创作经历,如果他感兴趣,我再拿出自己的作品。”

  一对一的销售渠道还是有些慢,这个时候,王楠又打起了开网店的主意。随后,他在淘宝注册了一家网店,通过网络的宣传和自己精心开拓的一个个客户积累,现在王楠的沙瓶画开始陆续有网络上的客户订购,“毕竟有人肯买了,说明这个产品是有市场的。”王楠说,客户的肯定让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尽管现在的销路仍然很少。

  本版文/本报记者 安苏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北京青年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因空难叫停“游学”是因噎废食  ·澳洲IT人才短缺 不得不大量引进457签证者  ·湖北省招办提醒考生:“已经投档”并不代表被  ·湖北招办提醒考生:“已投档”并不代表被录取  ·全国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主页上线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