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天里,清华大学(招生办)四川招生组多次重申,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政策!面对“歧视”质疑,清华回应称,因多年前就发现四川“二级运动员”考生作弊严重,2008年开始便不再承认,此举并不是针对所有四川考生,而是针对有作假嫌疑的考生,希望考生“上清华,不拼爹,拼实力”。(见6月30日《新京报》) 昔日选拔特殊人才的美好初衷,近年在弄虚作假无孔不入的渗透下,信誉与节操散碎一地。有关对策也出台了一些,比如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幅度等,但终究未能治本,尤其鲜少听到录取院校对此事的态度与作为。为何大学与管理部门多年来没能联手筑起防火墙? 孤军奋战的清华提示我们:抵制饱受诟病的虚假加分,缺的不是办法,而是一份捍卫正义的果敢态度和不与现实乱象妥协的勇气。这就需要每所大学都亮出“眼里不揉沙子”的态度,需要每个相关管理部门都亮出“知耻而后勇”的决心,亮出“总结推广清华经验”的行动支持,统筹力量最大程度挤压有违公平的高招寻租空间。 高校招生有自主权,对各地加分政策当然可以有说不的权力。公开抵制作假,的确会让有关部门脸上无光,令试图作假混进名校的一些人恨得牙根痒痒,可邪不压正,设立一道正义防火墙,无疑会将高压转嫁给作假者,使其在正义震慑下灰溜溜绕道而去。如今,在清华已开头炮,并坚守五年后,一些高校仍连“组织测试、作假退档”的态度都不亮,如此态度还将持续多久? 有关部门收钱就发证,百米跑14秒的也能发二级证,一个省一年加分人数能涨10倍……面对如此乱象,有关部门耻感何在? 有关部门不能让清华做孤军作战的堂吉诃德。主动行使把关权,推动高校行使审核权,对确定作假的任何考生都“一票否决”,无条件退档;对查出问题的地方部门给予惩罚警示,这些应是面对疑似作假事件的基本态度与责任。毕诗成 (工人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高招录取周六开始 网传录取线不靠谱
·中国传媒大学实习美女主播王音棋爆红(图)
·河南高校抢生源 郑大图书馆女神走红(图)
·严禁教师赴谢师宴是为家长和教师解脱
·2014考研英语:暑期是提分最佳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