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国际教育:走近了“国际” 别忘了民声(2)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3-03-04 21:08
分享到:

针对爱迪学校做的调查,下面选出两个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由国际教育专家,爱迪学校连校长在此为大家答疑:

1、学校的办学理念如何真正做到国际化?

答:国际教育不是使用几本洋教材,聘请几位洋教头,为世界名校输送几个学生就是国际化了。国际化教育不是西方教育,中国教育中精华的东西也是国际化的一部分。因此,国际化要强调学生具备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能够在世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框架下培养人才的学校才是国际化的。真正的国际化应该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平台、授课方式和考核标准。

2、国际教育如何与应试制度接轨?

答:国际教育不是不要应试,国外知名学府应试的东西也是很出色的。只是在学生学习课程的体系中应该根据知识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培养不同人才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公式、定理、单词就是要应试要记和背,但阅读、口语和应用题的解答应该采用情景教育更为适宜。培养学生用学会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应该是学习的核心。分数作为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考核老师教学的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分地当做筛选学生的工具,当做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工具是错误的。

3、国际化教育与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如何融合?

答:中国的大学聚集了超一流的人才,但遗憾的是国内大多的高校教学还停留在考核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标准答案主导着考核的标准,教师也缺少社会实践的经验,而鼓励学生探索未来知识,教会学生主动求知、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责任的部分不多。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这不是简单地去社会打工,而是去跟自己未来专业和理想结合的企业、研究机构或公司,参与研究和实践。教导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自律和对未来世界发展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探索。

4、如何防止国际教育中的“东施效颦”?

答:建议从事国际教育的工作者,多交流、多学习,领悟国际教育的核心体系,而不是盲目的引进课程,仅仅把办学的目标定位在地为国外优秀的大学输送学生,认为学生进入了国外名校就是办学的成功了,从而将国内的应试的经验套用在国外的教学中。国际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是一个体系,是差异化教育,对于不同需求和学西习惯、业水平的学生建立了不同的教学平台和升学的通道,因此学校不仅提供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更要为学生提供鼓励其创新的精神平台和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物质平台,更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学会做事的文化氛围。

5、如何解决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答:学校应该建立多元文化的学术和交流的氛围,介绍和了解世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系。使学生了解在继承发扬中国主流核心文化的同时也要接受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同时,对于世界共享的民主、博爱、自由、平等价值观应该有共同建设和共同分享的理念。爱迪学校在高中及以上学术阶段有EALD课程即西方文化的导入,让孩子们接受英国、澳洲、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文化历史教育。使他们用学习的心态与目光的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认识和保存自身的文化优势同时,理解和包容其他文化。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