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语种培养新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小语种专业已不再是单一的学习语言了。在巩固语言学习的同时,很多全新的培养模式也在探索中诞生。 1.交叉专业或复合专业 以培养实用性外语人才为目的,很多院校推出了专业+外语的培养模式。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德语+法学”双学位加硕士连读培养模式——选择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德语+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两个本科专业的学位后,学校对其综合考核并择优各选拔10名学生,进入比较法学研究院,学习2年,完成学业,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类专业实施双学位培养模式,兼修专业有工商管理、知识产权法和国际政治,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可自行选择是否兼修双学位,如兼修双学位将实行五年学制。 2.复语专业 复语专业是指在本科阶段接受两种语言的专业训练,是建设交叉学科之外的另一较为主流的学习模式。普通的外语专业学生还需要学习第二外语。一般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为小语种中一个,而非英语专业的即为英语。但有别于普通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复语专业是同时将两门外语作为专业来学习,因此学制一般为五年制。大连外国语学院设立有韩日、韩英、日英、日英、德英、法英、俄英等复语专业,复语专业已成为大连外国语学院的特色专业。 3.2+2,3+1,1+1+1+1等合作办学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繁荣,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比如,在国内就读几年,然后到国外对接大学继续完成后面的学业。这样的合作项目不仅仅限于语言学习,而且往往是专业+语言的培养模式。比如,2011年北京语言大学首次招收葡萄牙语(1+1+1+1)专业学生,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学生第一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第二年在澳门理工学院学习,第三年在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学院学习,第四年回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符合毕业条件者,获得北京语言大学葡萄牙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再比如,广西民族大学的越南语、老挝语、泰国语、缅甸语、马来语等专业属于“3+1”的培养模式,三年国内学习,一年在语言对象国学习。 结语 面对众多家长咨询我们哪个小语种专业比较容易就业,我想就拿网上盛传的“段子”作为一个答案和结尾吧,在供大家会心一笑之时,多一份理性思考。 “学西班牙语的说好就业,学葡萄牙语的笑了;学葡萄牙语的说用途广,学法语的笑了;学法语的说要去欧洲,学德语的笑了;学德语的说很优美,学意大利语的笑了;学意大利语说地盘大,学俄语的笑了;学俄语的说要挖石油,学阿拉伯语的笑了;学阿拉伯语的说要进外企,学日语的笑了;学日语的说很时尚,学韩语的笑了;学韩语的说要进大城市挣大钱,学小语种的都笑了。”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