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高三家长,从“心”开始(2)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2-10-24 15:34
分享到:

二、改变期待孩子每次都要考好的想法

高三这一年孩子要参加N多次的考试,有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模考试和二模考试等,没有一个孩子能确保每一次考试都比上一次考得好,因此考试成绩有波动也是很正常的。

但经常有不少家长跟我诉说:“梁老师,我孩子上次考试成绩很好,名次比较靠前,这次考试却掉了不少分,名次也靠后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拿手的数学这次考砸了,弱科英文却考得出奇得好,这样忽好忽坏的真让我担心。”

其实,出现的问题不简单是孩子的问题,更是家长理解的误区。高考前的一些重要考试目的在于: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只有把“漏”、“缺”的问题解决掉了,弄明白了,才能离高考成功越来越近。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平时考得不好是件好事,能够暴露学生还未充分掌握的知识,只要把问题解决后了,高考自然就考得好;如果平时没有暴露问题,到了高考时恰好碰到这些难题才傻了眼,那才是真正的考砸。因此家长一定要走出这样的误区,不要有期待孩子每次都要考好的想法。高三这一年,孩子考试成绩波动是正常现象,是孩子不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取得高考成功的过程。

三、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讨论别人的孩子,像“人家某某的妈妈说某某通过自主招生院校的考试拿到加分,看来你是没法跟人家比了”或是“某某同学上高三以后成绩一直上扬,你跟人家学着点”,他们不视孩子之间的客观差异,对孩子提出力所不及的要求,将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并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时常为孩子的前途担忧。有此类心态的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排名十分敏感,这些往往是他们情绪波动的焦点。孩子已经付出很大的努力,却仍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不能使家长满意,就很容易感觉到自己是失败者,久而久之导致自信心下降。很多考生产生考试焦虑情绪,就是因为不自信。因此,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理念,只要孩子考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就是成功,如果这次考试比上一次有提高那就是在进步。

四、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

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心态、情绪相互影响,所以我们家长要有意识的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比如:当孩子自卑、愁苦的时候,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鼓励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妈妈已经看到你这阶段很努力地学习,确实掌握了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知识点,不要急,我们相信你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赶上来的”,“你在爸爸心目中一直都是最棒的,爸爸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这次学习上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愿意帮助和支持你。”家长始终能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给孩子的巨大精神支持,孩子能真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