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金波 乔丽萍 于晓臣 引文: 民间资本能否进入教育行业?怎么进入?十年前,刘绪刚是该领域内的研究学者,十年后,他的持续和专注研究让他变成了一个掌控十几亿资金的资本大鳄。 正文: 当我们坐到刘绪刚位于世贸丽晶城十三层的办公室时,他才缓缓道出采访时间被稍稍推迟的原因——他有着严格的日常作息,每天都要午休。在生意场上,刘绪刚也泾渭分明,对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特性有着的充分的理解和独特的认识。 故事要从2002年开始讲起,7月的杭城,正值闷热的夏天。刘绪刚躺在病床上,气喘吁吁。他刚从北京一家检察院辞职,准备下海,他的目的地是上海,却在杭州病倒了。几天的时间,“上海滩”已经等不住了,刘绪刚转而一想,先在杭州找找吧。 就这样,刘绪刚意外地进入了浙江大学,开始民办教育和教育政策的研究工作。 破冰 2002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同事们一个个埋头研究条文,刘绪刚却寻到了条文之外的“宝”:“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举办民办教育事业,但教育与资本对接,几乎是一个盲点!有意思,有意思!” 刘绪刚系统研究了邬大光、靳希斌等国内一流教育学者著作,同时几乎读完国内外所有关于教育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公开文献,也接触了大量的专家和企业家。到第二年10月,他觉得,不能总待在研究中心做案头工作,要去尝试些什么,比如一场对接会。 在浙江大学吴华教授的支持下,刘绪刚邀请了政府机构、学校、教育研究机构、教育投资机构的相关人士,在民间资本活跃的台州开了一场名为首届“民办教育投融资项目洽谈会”的会议。 “《民办教育促进法》首次提出允许民办教育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那么以纯粹逐利为主要特征的企业资金,有哪些介入民办教育投资的渠道和方式?民办教育行业又如何能利用更多社会资本来加快自身健康发展?”会上,刘绪刚抛出问题,希望大家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期待。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一位教育研究的前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说:“小伙子,做研究不能像你这样天马行空,教育和资本对接根本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很多人都劝刘绪刚罢手,还把教育部否定“教育产业化”拿出来说事。 但刘绪刚这个从法学跳到教育研究的“外行”根本不会按常理出牌,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在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下,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办教育办学将是一种更符合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制度选择,而民办教育在资本助推之下,也才能更好的增加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供给,才能在教育领域真实地扩张个人自由!一年之后的2004年10月,他在杭州五星级的雷迪森酒店举办了第二届民办教育投融资项目洽谈会。这一次,他邀请了更多的政府官员和投资者。 期待中的成果出来了:江苏盛天科技集团与江苏省金坛市教育局达成了合作意向,盛天科技将斥资1.2亿元人民币投资金沙中学异地兴建项目,而刘绪刚所带领的团队为这个项目担当了独家财务顾问,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就这样,刘绪刚打开了市场空白。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