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人学英语的目标,既不是成为能在学校里教别人英语的专家,也不要把英语当成自己的第二语言来学,而应该降下标准来,把它当做一种“工作语言”来学。只要你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爱好,或是和自己的工作中有关的知识,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那方面的英语材料,扎下心来,一口气看上个十几本原版的英语书,即使你自己从ABC开始,用上三年就足够应付你在将来工作中要遇到的英语了。 透露一个秘密,我们该用我们的汉语来学英语,把自己的汉语语感一步步移到自己的英语中去,也就是说,把汉语放到英语的上面。把英语变成我们小时候学的汉语拚音。因为我们的汉字,不仅有声,还有形,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形态美。 汉字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而英语只是一组组代表语音符号的字母组合。就象我们小时看图说话一样,你把一幅图画用语言描述明白,非常难。但看着一幅画,说几句自己从图上能看到东西,三岁的孩子都能做到! 我们中国人之所以觉得英语难学,是因为我们把它当祖宗供奉着!没能把我们的汉语心理语言图式和英语的心理语言图式相联系起来,没能在脑中建立起一个汉英语言的混合区,正是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根源。 12、对中国人学英语毒害最大的一段话: “中国人学英语的进程,可以说大致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要依靠本族语(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汉语)明的或暗的帮助来学英语。如通过汉语讲解,注释,口头,笔头,心头的翻译,英汉词典以及其他用中文编写的参考书来领会英语。第二个境界是能通过英语学习英语。如读英文注释,听英语讲解,用英英词典,阅读英文参考书等等,亦能借助浅近的英语来学习艰深的英语,并进而直接从英文书刊,英语讲话中吸收英语知识,掌握英规律。第三个境界是能在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不是个别孤立词语对号),最后达到能在两种语言之间自如地来回转换的境地。代表第一境界的阶段,可以尽量缩短,有从主张跳过或绕开。第三个境界严格说已经属于翻译修养的范围。唯有第二个境界是是英语学习的中心。尽早达到这一境界,是学习成功的要决。” 我们中国当前的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走了几十年。而且还真象这段话所期待的那样,还真把第一个境界给绕开了。 这跟中国腐朽的英语教学体系在很大的关系。向来都是教英语的人以为自己教的是“纯正”的英语,以为翻译是英语达到了高水平后自然就能达到的目标。却不知道每个中国学英语的人获得英语的过程,其实从始至终,都是在用汉语来翻译英语中度过的。 我老农就不信一个中国人在听到或看到一句英语时,会在自己脑中先用英语来解释一番,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就用汉语把它译出来。 不管你学了多少年英语,也不管你在国外呆过几年,只要你不是从小在英语是母语的国家长大,你的汉语就永远领先你的外语,你一辈子都是在用你的母语来解释你的外语。离开了你的母语,你的外语就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末!要是你的母语水平不够高的话,你的英语也好不哪儿去! 一个中国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就是他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转换能力的高低。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学了多少年英语,他的脑中根本就不会产生出“纯正,地道”纯英语思维。因为是在“第二语言获得理论”的语言学教科书上讲了无数次:第二语言的获得是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之上的。 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获得英语的途径,只有通过在英汉两种语之间建立联系,并一步步地通过两种语言中所共享的知识加强这种联系,才能最终获得双语之间自由转换的能力。 但不幸的是,咱们的英语教学是人为地切断了这两种语言的联系,现在连小学的课本上都一个汉字都没有,你们以为这样就可以绕开汉语的影响,让孩子们从小能在培养你们所说的纯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会你们所津津乐道的纯正英语了吗?这是在误国误民,是在贻害子孙后代,是在戕害中国的未来! 现在我们用的英语课本太低级,小学到初中的课本上的语言都是人家外国孩子10岁以下能说的话,能看的东西。一个建议,把小学的语文课本找几个翻译好手,不行再加上中文水平高点的老外,给翻译成英文,象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那样一句中文,一句英文相对应,你也不用给孩子讲语法,分析句子结构。就让孩子跟着老师念就行。不过一定要把中文放在上头,英语放下面。这样孩子会通过读中文时得到的语感,不知不觉地就移植到英文中去。不过领孩子读的老师并不好找。即便是能把语文课文读得声情并茂的语文老师,在中国也不到5%,能把英文读得声情并茂的,可能只有千分之几。 不用多长时间,就以三年为限,看看孩子的英语会变成什么样?中国学英语的人不要忘了中文,而光去学浅溥的英语课本。就是把《伊索寓言》做成这样的课本,也比让孩子一课课的学人家几岁孩子常说的话让孩子从早背到晚强得多。 用汉语来学英语是中国人获得英语之路中的基础中的基础,而不是象某些人主张的要绕过去,或者你想绕开就能绕开的。这是严重违备语言学习规律的。 俺一再强调你的外语是建立在你的母语基础之上的。在没有你母语的帮助,生活中又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只靠你课堂上秀几句从课本上背下来那么几句人造英语,你的英语学习是既痛苦又可悲的!任何人类学习的过程都是在快乐和享受中渡过的,你才能真正从学习中有所收获! 我们中国人在学外语上违背了语言学上的基本规律----第二语言是建立在母语之上的这一客观规律,才造成今天的后果!而且无论哪种当前流行的看似有道理的英语学习法,都是建立在这种严重违备语言学习规律再加上浮噪,急功近利的心态的基础之上的产物! 英语水平达到高级水平之后,才能用英语来学英语。而不是在英语没学好之前就能用英语来学英语! 不是学到专业翻译水平,才能在汉语和英语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从开始学英语那一天起,就要在英语和汉语之间建立联系。正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切断了这两种语言之间有机的联系,才让每个中国人绕了那么大的圈子——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在你的英语水平没达到专业八级以前,你就看汉英对照的书。不过要一句一句地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不能走马观花。一本书最好要看七遍。即使是英汉对照的,你也把他变成一句句的汉英相对应的,不行自己用手抄,或用电脑打一本我说的这样的书。先把一句汉语给琢磨透,那个字要重读,这句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最好能把汉语句子在自己脑海里形成一幅幅图画。再比较这句话英语的读法。其实各种语言在语言心理图式和情感上是共通的,这才有了能在不同语言间互译的可能。 其实最早外语学习是起源于持不同的人们之间作生意开始的。也就是学翻译开始的。汉语中情感语气和要强调的字词,在英语中也是一样的。这样训练几个月,你就能基本建立起自己的英语语感。 我们不少人连基本的汉语语感都没有,还想得到英语感,那是在痴人说梦。没有汉语语感的人读的英语都是一个味,不管练了多少年英语,只是能机械模仿出英语磁带上的语音语调,说得英语一点个人感情色彩也没有。中国80%的英语老师归于此类!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