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作文中的“好词佳句”怎能敌过“真情实感”(2)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2-05-31 12:39
分享到: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难道只有“好词佳句”这一条路吗?我们眼里,怎么可以只看到这唯一的“质量”呢?翻开屠格涅夫的《麻雀》、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些大师作品里,又有多少好词佳句呢?何况,任何好词佳句,只有在原作的语境中才能发出闪耀的光辉。孤立机械的积累,只能把孩子引入“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的歧途。

悠的作文能够在3万3千多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再次印证了由内迸发的“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灵魂,具有激荡人心的巨大能量。忽略了“真实”,越多的干预,就结出越多的“畸形”。更严重的,是遏制了孩子去体会表达自我的“终极快乐”。

写作自然不轻松,但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受,它仍然是一件可以带给人满足感的事情——唯有“自己的”,才会带来快乐。如果小小的孩子要费尽心机的不是去表达自己,而是迎合成人世界的口味,剩下的就只有乏味和痛苦了。

最近,班里的学生正在写作《小宠物》一文。许多同学选择了“鱼”作为写作对象,我很欣喜地看到他们的表达各具特色:小滢把家里的两条金鱼看成“公主”和“王子”,形容它们一起游的样子“像是在跳整齐的交谊舞”。一看就猜得出,作者是个有着浪漫情怀的甜蜜女生。同写吃食,小宇家的金鱼就像“乖乖的小学生”,从来不喜欢“你争我抢”。小洋的地图鱼就不同了,向来都是“一拥而上”,甚至“一张嘴就是好几粒”,害得同在鱼缸里的发财鱼永远只能吃“剩饭剩菜”。小哲写曾经养过的凤尾鱼。他特意用了一节交代小鱼被野猫“杀害”的不幸结局。结尾处,他没有提及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美好回忆,而是忧伤地写到“从此,我再也不想养鱼了。”……

我想,如果能够有一份磨砺去启迪,一种博大去引导,一双慧眼去发现……这种让心“怦怦然”的力量,一样也会在我们的身边“喷薄而出”!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