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国教育:德教育成亮点(4)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2-02-16 13:25
分享到:

  “六岁的外孙女说要写书了”

  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国教育

  这是一位中国老人通过外孙女在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的经历写下的切身感受。

  5岁了,进入正式的学前班,在离家最近的小学校。学校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也采取类似国内小红花办法,不过不是公开公布(好像是保护隐私),而是每人一个本夹,在每日的栏目上,如果表现好就盖一个绿苹果,不好盖黄苹果。或者,表现好给一个小珠子,积累到一定数量给一个玩具,连校车司机对在车上表现好的孩子也发给一个小贴士。一次外孙女和一个同学争论,说是态度不好,老师就加了一条不好的批语,盖了一个另一个色的章,孩子就耿耿于怀,总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学前班的孩子,还搞摄影展览,从出生时在秤上的照片起,到逐步长大的各个阶段,及七姑八姨的社会关系,都要涉及,有些照片是学生自己拍的,几十张照片贴在1米长半米宽的白纸板上,配上说明,在同学面前介绍,好像练习口才和推销自己,事后评比,好的奖励一只玩具熊。

  6岁进入小学一年级了,学习方法与学前班好像没发现什么变化,每天带回的仍然是各种手工和图画,每个人的本夹里依然是老师盖的图案。令我们惊奇的是仍然没有课本!真不知道老师是如何教的。也有家庭作业,大约30分钟可以做完。我帮助搞了个加法口诀,如“七八十五”之类,结果外孙女在班级里,5分钟内做题最多,增强了信心和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每周都要去图书馆借书,已经可以流畅看一些小说了,可见其阅读能力很强了。

  美国的孩子要求兴趣多样化,因此孩子从小就要学习钢琴,和熟练掌握其他一件乐器,这样各种班也应运而生,学习小提琴、古筝、大提琴、琵琶,孩子要学习舞蹈、游泳、滑冰、篮球和橄榄球。星期六、日家长最忙,送孩子上各种班,华人孩子更忙,因为多一个中文学校。

  美国人也关心孩子,美国妇女多是全职母亲,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比如帮助学校整理图书等等和老师拉近关系,可怜天下父母心,全世界都一样啊。

  美国小学校也讲送礼,班主任老师把自己的生日告诉同学,孩子们给她画贺卡和一包巧克力,年末老师给外孙女一本价钱4美元的书。有一位老师讲究实际不想要贺卡和巧克力了,对毕业班公开要求大家凑100美元买一套理发工具,她给同学也还礼,也算礼尚往来。

  小孩子们除了生日,居然也过情人节,互相送贺卡,排场大一些的在专门办生日Party的地方,招待来祝贺的同学小朋友,一般带10美元左右的贺礼,回礼也是这个水平,还要招待吃喝,这样一个生日会,花销达两三百美元,也是负担,但人家办,自己也得办。

  美国也讲尖子班,他们叫天才学生(资优学生),看到有潜质的学生,由优秀教师加小灶教育,由家长提出申请,经学区的教育部门专门考试通过才能进入。外孙女刚进入一年级,看到附近好几个中国人的孩子都是天才班,就报名了。几个月后放假那天,收到一个厚信封,晚上她爸爸看,才大呼“天才班录取了!”分数是99%,是美国的表示方法,即99%的人分数都低于她,据说天才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在学校每个星期四对这种学生增加课时,有一本厚厚的讲义,具体不知道是怎么教的。只见一天,外孙女说要写书了,只见孩子在网上查资料,打印图片,问我们一些中国的地理历史诸多问题,原来暑假回国一次,写的书名就是《在中国旅游》,分6章,从中国的地图开始,北京长城、上海东方明珠、中国食品、春节舞龙到语言文字等等,图文并茂,装订成册,令我暗暗称奇!看过一篇文章,说美国的中学生查文献写文章,眼见美国的小学生也这么干,真是“太有才了”。我们算了一下,附近中国人的孩子天才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族裔。(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获取稿费)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