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市波奥塔小学的老师用图片教孩子学会沟通。 美国小学的外墙布置得很有特色。 10名广州学生入住美国人家庭。
英美教育观察 1月18日,从美国旧金山飞往香港的航班上,挤满了一大群讲中文的孩子,4个学生冬令营团在这架飞机上不期而遇。他们都是来自深圳或广州的中小学生,利用春节假期前往美国参加冬令营。 今年春节期间,本报记者随同广州思源学校教育考察团一行前往美国西部考察中小学教育,我们一路走访了5所中小学。除了深入课堂旁听,还与美国的校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课改仍困扰着中国教育界的同时,了解和观察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无疑可以给我们带来他山之石的经验。中美教育的差异何在?有哪些可相互借鉴的地方?这都是我们想寻找的答案。 美国家庭和中小学 教育扫描 今年1月,广州思源学校的校长邓放国带着同事和10名学校的孩子踏上前往美国的航班,开始为期两周的美国基础教育考察之旅。 在广州天河区教育界,邓放国是一个争议人物。他痴迷于推广崔其升式的素质教育。崔其升是山东杜郞口中学校长,因倡导把讲台还给学生(一节课学生们讲30分钟,老师只讲10分钟)的课改而闻名全国。 经过长途飞行,大家来到加州维卡市。根据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的统一安排,参加冬令营的10名孩子将入住5个美国人家庭。 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不同,首先是家庭教育不同。住在美国人家里,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 傍晚时分,我们一行到达了罗伦(Lauren)家。罗伦是一位美国籍的菲律宾人。她与丈夫负责组织美国家庭与外国学生的交流。有一位来自中国长沙的孩子在她家生活了两年。 罗伦家是一幢两层的别墅,进入客厅后,墙壁上挂满了照片和纪念品,其中有不少是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的合影。罗伦家属于当地的中产阶级,接待冬令营学生的家庭都是如此。 随行的工作人员讲了几条注意事项,让来自广州的孩子们印象深刻:美国学生每天都要换衣服,如果你第二天,还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同学会以为,你昨晚没有回家。 晚上9点之后,16岁以下的孩子是不准在马路上闲逛的。一旦被警察发现,就会被带走。平时孩子们在维卡市高中插班上学,如果有事不能上学,一定要提前请假,请假条上要有家长的签字。 妈妈孩子各做各早餐 来自广州思源学校的生活老师柴琳也住在罗伦家,有一幕让她印象深刻。一天早上,罗伦起床后与读小学的孩子打了声招呼,然后打开冰箱给自己做早餐,孩子则自己打开冰箱做早餐。 美国小孩非常独立,这让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华人董先生感触很深。董先生说,美国父母很尊重孩子。当小孩子仅有3岁、与父母一起外出用餐时,孩子一般自己点餐。 在美国的餐厅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身材丰满的美国妈妈大口地吃着汉堡,完全不理会旁边坐着一位仅有四五岁的孩子。妈妈吃妈妈的,孩子吃孩子的,就算是孩子哭,也看不到妈妈去喂孩子吃饭。哭完了,孩子还得自己用手把薯片放到嘴里。 美国父母很少会逼着孩子课外去学这、学那,会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中国父母常常会强迫孩子去学很多东西,包括钢琴、书法、外语、游泳等等。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