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辽宁宽甸县山区校车调查:配备3年从未发生事故
来源:CCTV《新闻调查》
发布时间:2012-01-15 11:42
点击数:
分享到:

宽甸的校车是从2008年开始运行的,在国内算是很早的,但是一直不算广为人知。最近,一些事故的发生让校车安全,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宽甸的校车实践也因此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看了资料后,我们对一些问题产生了兴趣:宽甸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县,为什么会在三年前就想到配备校车?钱从哪儿来?这儿全县只有12辆校车,却承担了10多个乡镇5000多名学生的接送任务,是怎么完成的?这些校车在过去三年里,没有出过事故,这是偶然?还是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央视新闻调查播出《大山里的校车》,以下为内容实录:

【正文】

解说:清晨6点多,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鸭绿江边,一个名叫浑江村的小村庄,三年级的小学生张永楠在妈妈的陪伴下出门了,从他的家到学校有57公里的路程。不过,妈妈只需要把他送到路口就可以了,因为接下来,会有校车来接他去上学。浑江村居住很分散,这个路口里就只住着张永楠一家人,这是他一个人的车站。

不一会儿,校车准时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

在这个东北边境的小县城,每天清晨都有许多家长像这样把孩子交托给校车,然后目送它在山道上走远。

这样的黄色校车在宽甸一共有12辆。三年前,它们开始出现在蜿蜒的山路上。它们每天凌晨4点多出发,奔赴不同的线路,在散落在山路边的一个个站点将孩子们一一接上车。接孩子的行程超过100公里,时间需要3个小时。8点上课铃响之前,校车满载着孩子准时开进学校。

记者:宽甸的校车是从2008年开始运行的,在国内算是很早的,但是一直不算广为人知。最近,一些事故的发生让校车安全,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宽甸的校车实践也因此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看了资料后,我们对一些问题产生了兴趣:宽甸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县,为什么会在三年前就想到配备校车?钱从哪儿来?这儿全县只有12辆校车,却承担了10多个乡镇5000多名学生的接送任务,是怎么完成的?这些校车在过去三年里,没有出过事故,这是偶然?还是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宽甸。

解说:宽甸县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是辽宁省面积最大的县,全县22个乡镇大多是山区,村庄非常分散,没有校车之前,农村学生的上学路非常艰难。例如张永楠,他就读的振江学校在镇中心,而他的家在全镇东端的浑江村,从地图上看,就能想象上次学有多不容易。

记者:那会儿是没校车的,永楠上学怎么去?

张立文(学生家长):都得坐车走好几十里地,到绿江那块有个小客或者是雇个面包或者三轮,这么拉回来。

解说:张永楠的父亲得先雇车把孩子送到十五公里外的绿江村,那里有一个到振江镇的客运站点,但正规客车每天就一班,赶不上,就只能坐没有营运资格的“黑车”,它们往往超载,价格对农村家庭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

张立文:走这一趟怎么还不得个100多。

赵树艳(学生家长):坐绿江大客就是50块钱,还得雇个车到绿江。

记者:一个月送4次,那也要差不多要花到四五百块钱。

张立文:高价你也得雇啊,不能让小孩上不了学。

解说:宽甸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是2005年随着全县并校的启动开始出现的。原来,家门口就有村小。2005年后,全县开始撤并村小,再和镇中心中学合并,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并校的初衷是优化农村教育布局,整合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但必然随之带来交通难题,在教育部门看来,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胡万春(宽甸满族自治县教育局安全办副主任):因为随着计划生育,人口的减少,有的很多村小就有一个教室,一个老师,三个学生,就地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不了学生少这个问题,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在一起和几十个孩子在一起,这种氛围是不一样的。

解说:宽甸县并校时考虑到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中心校建了宿舍,对路远的学生采用寄宿制,但即便每周接送一次,对家长来说仍然很困难,不少学生甚至因此辍学。

温贵才(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学校校长):特别是浑江那个地方的,初一入学到初三毕业,那剩的学生就很少了。

解说:如果没有校车,学校上学放学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宽甸县目前还有10个乡镇没有并校完毕,因此暂时没有配备校车,我们去了其中的太平哨镇目睹了中学放学的场面,校门前挤满了来接学生的家长和各式各样的车辆。

记者:您这是在等车吗?

学生家长:等车。

记者:准备坐什么车回去?

学生家长:他爸骑摩托车带。

记者:摩托车带,你们两个人怎么坐啊?

学生家长:我们俩都坐。

记者:坐一个摩托车。

学生家长:摩托车送又危险,孩子都等两三个小时 ,还坐不上车。

解说:这样的场景的确令人担忧。我们了解到,宽甸2007年也曾经发生过不幸的交通事故,有三名学生在上学路上死亡,其中一人是家长骑摩托遭遇事故,两人是乘农用车上学和吉普车相撞,宽甸县感到必须马上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了。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和宽甸一样,农村上学难问题日益突出。甘肃、江苏、 云南等地相继发生了交通意外悲剧,使得校车成为了举国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开始严查没有营运资格的车辆,但正规的校车又还缺位,出现了两难的尴尬局面。

耿玉礓(宽甸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后来不又连续报道,说出了问题之后,全都停了。奶奶、姥姥推车推着,出了问题,然后就全面停滞,这个做法是最简单的方法,这个做法连傻子都能干。

记者:停了当然就不出事了。

耿玉礓:不出事儿了,这样做不就是吃了顿饭,出了点问题,卡了嗓子,再不吃饭了呗。

解说:耿玉礓,2008年时正担任宽甸县县长,正是他拍板决定立即为学校配置校车。如今,其它地方发生的惨痛事故,让耿玉礓更感到,当年早做决定是正确的选择。

耿玉礓:它出事,它都不是校车。

记者:报道中间大家往往就会说校车事故。

耿玉礓:简单说法,它一个小型面包车,装了好几十个孩子,那能是校车吗?它又没有,又没有管理,它不出问题,不出问题是不正常的。

解说:2008年,宽甸县政府要求财政局必须想办法安排资金,解决校车问题。但是,对于财政局来说,这笔账并不好算。

尤联合(宽甸满族自治县财政局党委副书记):当时我们就有句话叫什么呢,叫吃饭靠自己,建设靠争取,除了保吃饭 保机关运转以外,没有钱投入建设方面,发展方面。

解说:宽甸县在全省算是比较贫困的县。2008年,年财政收入只有4个亿。

尤联合:大伙儿过过紧日子,勒勒腰带子过去正常该办的事那就少办或者不办。

记者:比如说什么事?

尤联合:领导的车什么的都可以算,咱先解决大事啊。

记者: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看:如果你真的想做这件事情,想买校车,即使是财政不富裕,靠挤,也还是能把这个钱给挤出来的?

尤联合:是,没有做不到的事儿。

解说:2008年,宽甸县迈出了第一步,由财政全额出资,先给完成了并校的12个乡镇配备正规的专用校车。

记者:乡村教育格局的变化带来了对校车迫切的需要,像这样的家庭如果是靠自己解决孩子上学的交通问题,实在是太困难了。2008年,宽甸县经过调研之后认为,虽然说有了校车不敢说百分之百就能保证安全,但是如果没有校车,肯定更不安全,他们决定开设校车。可是,校车绝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怎么运转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在这之前,国内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头探路。

解说:2009年,《岩松看美国》节目用一集专门介绍了美国的校车制度,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因为当时对国人而言,校车还是颇为遥远的新事物。2008年,宽甸县的校车实践起步时,对校车这个概念几乎一无所知。参与校车方案设计的有教育局、交通局、财政局、公安局等政府部门。此外,还有当地一家民营运输企业——东运集团。

耿玉礓:它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都是些外行人来管理的话肯定要管出问题来,那么企业主要从技术上、安全性能上来参与。

解说:政府和东运公司合作的模式是:公司专门成立一个叫做校车安全办公室的部门,负责车辆运营,政府承担一切费用并承担监督和管理责任。

尤联合:财政把钱拨到教育局,教育局直接把钱拨到东运公司,它给司机开支、它去买油、它去修理。

记者:那等于是政府出钱雇这家公司做一个管理者?

尤联合:对,它的人员我给它开支。

记者:工资您这边拿?

尤联合:也是我开。

解说:宽甸的这种模式和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很近似。在美国,一般由各州政府教育委员会招标拍卖经营权,与中标的私人校车公司签订合同,公司遵照合同做好安全服务就能有不错的稳定收入。

稍有不同的是,宽甸县由于财力有限,给出的费用只能保障校车运转,不能让公司盈利,但东运公司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

记者:如果说长期地做一件事情,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和义务,这样会不会也没有动力?

杨永彬(东运集团校车安全办公室主任):对,我们没有什么利润,像你说的。但是也不用我们去付出什么,无非就是找几个有经验的人去做这件事情,政府委托东运公司,它就是把信任托付于你,也是对我们东运公司一个品牌的打造吧。

解说:模式确立后,首先要决定买什么车。今天,“长鼻子校车”已经广为人知,但当年,宽甸还没有人听说过专用校车,他们找到丹东本地一家客车生产厂家订做校车,当时我国还没有校车安全标准,厂家做的校车其实只是在普通客车的基础上外形加上了标识,车体做了些能想到的改装。

杨永彬:上车的时候,这个比正常的营运班车略矮10公分,因为小学生比较矮小啊,上下车比较方便一些,再就是座位,座位比正常的营运班车也是降低10公分,正常也是这么高。

记者:我看这地方有一个这个,有一个拉环。

杨永彬:这是上车的时候把着方便,坐的时候把着这儿,有一种牢靠的作用,牢靠。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