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太原市民廖女士非常烦心。她的烦心事来源于12月18日儿子所在幼儿园举办的迎圣诞、元旦联欢会上。当时,在老师特意设计的《妈妈,我想对您说》环节中,廖女士4岁的儿子奇奇站起来,大声说:“我的梦想是,让妈妈消失一天。”事后,奇奇悄悄对老师说,“妈妈什么都要管我,真没意思”。尽管童言无忌,奇奇的“新年梦想”还是引起了家长和老师们的思考。这种以爱为名的“保护”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在大家摒弃、痛斥“冷冰冰父母”的教育模式后,忍辱负重的父母们是否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 A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爱那双时刻盯着我的眼睛 “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我想到的首先是父母知道分数后的反应,而不是自己真正进步了没有;我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妈妈会陪着我一起看,但是,她根本没看在心上,只是琢磨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我觉得这是监视,而不是陪伴。”山大附中高一学生小崔说。 小崔总结自己的成长,用了两个“帮”字,“一直都是妈妈在帮我生活,帮我学习,每天我只需要接收她的指令,像台智能电脑”。直接导致的结果,一是眼高手低,许多事情心里明白原理,但没有妈妈的指挥,绝对做不成;二是太过注重别人的评价和感受,缺乏沟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遇到问题,都感到孤独和无措。 “虽然我的飞机飞得很高,但我心里很难受,感觉很失败!”乐乐是太原市朝阳街小学航模班的学生。在一次试飞活动结束后,他对辅导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原来,他的航模是爸爸亲手“帮办”制作的,原因是“儿子前几次做的飞机老飞不起来,心里有压力。况且,这么小的孩子用工具刀很危险,会割破手。” 激烈的竞争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模式上陷入“疯狂”,常常是“监控+保护”双管齐下,儿子已经上小学的赵女士自称,最近这几年,自己始终处于“战备状态”:“儿子打篮球,我就是保安;儿子迷上象棋,我就是教室里的大龄学员;孩子上英语(论坛)辅导班,我坐在后排,是记笔记最认真的那一个。”但是,结果却让赵女士有些无奈,“自己努力了,儿子不给力,篮球场再也不去了,说‘妈妈老跟着,同学们笑话’;象棋学了一个月也不学了,说‘没兴趣了’;英语单词必须我背他才背,否则,根本不学……”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