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关注】微电影:创造N种可能(2)
来源:QQ校园论坛
发布时间:2011-12-13 13:15
分享到:

“微”视角:展现生活与梦想的舞台

当薄冰得知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回家的路》入围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前100强时,她感到很惊喜,更感到以后的创作会更有动力。薄冰是广西艺术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我们没有资金,作品都是同学们一块帮助完成的,短短的几分钟,给了我们很好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由中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主办的中国(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于3月份拉开帷幕,历时近一年,现已进入优秀作品全国校园巡演阶段。该电影节也成了微电影元年的始创界点。它联合全国近百所高校,几十家全国电影社团,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部作品。

说起举办本次微电影节的缘由,本届微电影节执行主任王少东认为,微电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去做最深刻的表达,而对这种新技术敏感的群体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大学生有创意、有梦想、有时间,他们的精力不应该被一些很基本的体力劳动,比如发传单、做促销员所耗费掉,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意来体现应有的价值,他们需要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微电影比起电影,费时少,需要的设备相对简单,成本也比较少,同时,它也可以通过镜头表现一个小主题、拍摄一个小角度、描述一些小人物,“总之,可以用影像来表达他们眼中的世界。”王少东说。

同时,王少东认为,微电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份子,它能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而能够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它可以和电信、培训、创意、终端、旅行、餐饮等很多行业挂钩,而这些行业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但王少东也表示,从本次微电影节的作品和整个微电影现状来看:一些微电影没有“诚意”,和原来的想像有差距;微电影作品的内容和思想都应该更有创意,画面制作力求唯美,拍摄角度也应比较独到。“历史会大浪淘沙,真正有生命力的微电影会留下。”王少东说。

公益之路:微电影的另一生存方式

除了用影像方式创作电影作品,微电影也是进行公益事业的一种方式。2011年7月,张铭导演的《三个儿子》、《三个爸爸》公益微电影,在短时内点击量都超过百万。说起微电影和自己的公益之路,张铭介绍了微电影的种种优点:首先,成本低,因为属于小规模制作,在没有任何赞助的情况下,微电影的低成本对急于表达的他确实诱惑很大;其次,耗时少,微电影演员全部都是义务演出,耗时不能太长;再次,传播快,微电影利用互联网即时的传播,传播受众很广,影响力大;“当然,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用镜头语言来表达公益,既可以满足我的职业追求,也符合我的个人信仰。”张铭导演说。

据张铭导演讲述,《三个儿子》和《三个爸爸》微电影播出后,网友的反响非常大,很多网友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到孝心的重要性,表示以后要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不再让他们孤单。北京市某眼科医院主动到片中所拍摄的养老院,对所有老人进行了免费的眼睛检查,并为作品中的眼睛化脓的老人清洗了眼道。

对于残障儿童,《三个爸爸》更是受到了王菲、刘嘉玲等明星的关注和转发,康复中心的孩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很多人去康复中心看望孩子,给他们送去爱心。微电影为公益事业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传播载体。比如最近热播的《小悦悦微电影——让人间充满爱》,就取材于热点新闻佛山小悦悦事件,虽然只有短短6分多种,却呼吁了社会关爱的回归,希望人们能够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同时,张铭导演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微电影还处在发展之中,很多人对它进行尝试,一些明星或者组织利用微电影做公益,但是很多人是为了自我的宣传;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过低的门槛也使许多微电影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时微电影过快的传播让很多作品拍摄到的只是事实的表面,对于事实的本质和更多的层面还可能产生误读。比起这些技术或者思想上的缺点,最让张铭忧心的还是公益微电影的资金来源问题。“做公益事业,就怕被企业‘道德绑架’”张铭导演说,“公益微电影需要用爱去做。”其间凝聚了导演自己的创意、思想,如果有企业广告参与进来,就怕企业主对微电影的创作进行干扰。然而,微电影广告营销在当下也成了新潮的广告营销形式。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