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深圳10年课改疑向高考举白旗 教材被斥“脑残”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发布时间:2012-07-20 17:00
分享到:

深圳10年课改疑向高考举白旗 教材被斥“脑残”

布吉中学历社教师严运龙认为课改虽有很多不足,但其积极作用仍不容忽视。

深圳10年课改疑向高考举白旗 教材被斥“脑残”

课改初衷是为了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但真正为学生们减负了吗?

深圳10年课改, 终向高考(微博)举白旗?

晶报记者 吴建升/文 刘钢/图

7月10日前后,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深圳市初中综合课程设置的调整意见》,宣布为期10年的课改告一段落。此举立即在市民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

“我女儿学了两年《科学》课,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课程忽然变了,要是影响了我女儿的中考成绩,谁来负责?”福田区一位暑期后即上初三的学生家长不无担忧地说,“课改大事,要停起码也该举行听证会,一声不吭,说变就变,简直形同儿戏!”一位中学校长也向晶报记者抱怨,消息来得突然,学校措手不及,科学课老师一变四,调整起来非常头疼。

“以人为本”课改走过10年

当年为什么要课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编温儒敏,在去年12月深圳举办的课改研讨会上表示,是因为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两个重症,一是不讲差异,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重视因材施教,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二是教育“竞技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都是这种竞争模式,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害。从时代需求看,欧美最近几十年都在搞课改,非常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不适应时代的教育制度与课程体系,是一种世界潮流。还有,就是现在孩子们学业负担太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从培养健全人格,从“以人为本”角度考虑,也迫切需要启动课改。

在这个背景下,本世纪初开始,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比如美国培养中学生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

2001年,教育部在全国选择了38个实验区进行课改实验,深圳南山区成为试点之一,该年入学的南山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实施了课程改革。2003年秋,深圳在全市初中推行了新课改。

与深圳全市在初中推进新课改不同的是,深圳教育的一面旗帜深圳中学,则走得更远,不仅初中与全市同步,而且在高中也进行了大胆课改。

深圳中学在新课改中敢于单骑独进,走在全市乃至全国最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资历显赫,全国闻名的明星校长王铮。2002年,王铮是北大附中副校长兼深圳南山分校校长。同年王铮转任深圳中学校长。2003年暑期,王铮组织深圳中学教师去新加坡莱弗士学院参观。回来后,王铮主持会议,将学校原来“团结、勤奋、严谨”的校训改成“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造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服务社会,并在其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这在当时被视为王铮改造深中的宣言。

2003年9月,深圳中学开始实行导师加辅导员制,类似大学校园管理模式,而对学生实行“走课制”在全校八大学科全面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学生可以跨班跨年级自主选修。于是,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学生却在不断流动。每到下课后,同年级甚至同班的学生,却在寻找下节课不同的教室。

另一大举措就是“学生自治”, 深圳中学将学生事务基本都交由学生自我管理。王铮将校学生会定位为学生自治机构,同学们都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讨论中来,在鼎盛时期,全校有1/3的学生是学生会成员,先由学生普选出单元主席,然后单元主席每月轮值做学生会主席。日常事务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从原来的直接管理者,退居为指导者和顾问的角色。

2004年,深圳中学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中课改实验样本校”,承担起相关的实验项目。

亲历了当年深中课改,现在某大学读研的一位李姓同学坦言,正是当年王校长的学生自治,让他和很多同学明白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那是一场真正的公民意识启蒙”。当时的业界及社会,也普遍将王铮的改革视为公民教育实验。而王铮也多次对外表示,培养一个自信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人们一般认为,一所好学校,尤其好高中,要升学率高,特别是要升入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院校这是教育的本真意义吗?这是功利教育思想,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也不能解决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课改教材: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大拼盘”

声音

“课改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这是一场上下都没准备好的改革,注定了难以为继。”深圳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告诉晶报记者,“在上,教育部当年出了改革思路,与之相关的高考政策却一直未予调整;而各课改地区根本就无相关师资配备,都是仓促上阵,效果可想而知。”

布吉中学科学教研组骨干教师郑莹向晶报记者坦承,她大学专业是物理,在学校也教物理,突然间让她教科学,化学和生物她补起课来还轻松,难就难在地理,中学时一点都没学过,啃起来太费劲。学校最后还是决定由某一个教师教整个科学课。“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每到一节课前,对涉及的相关内容,由科学课老师与单科老师集体备课,把所涉问题都由单科老师讲清楚。”

实验中学科学老师陈俊彦告诉晶报记者,他学的是生物,任教也是生物。学校课改时要求单科老师直接教科学,对他来说,就是必须把物理、化学和地理的课补起来。“补课办法是在其他单科老师上课时去听课,第一学期要听60到90节,听后还要对重点进行点评,然后再熟悉课本,把里边涉及的生、理、化、地各科相通之处找出来,再去教学生。”

陈老师说,他直到第二年才开始慢慢体会到课改的目的和效果。“学校的科技活动,以前是老师让做什么学生才做,生怕自己去做了会出错。课改后的科学课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觉得好玩,不少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大胆去做实验,去寻找真相。”陈老师很遗憾学生这种进步在高中无法衔接上,因为高考在前,分科应试,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布吉中学历社老师严运龙,在龙岗区课改前曾数次代表区里去南山区考察调研课改事宜,是龙岗区最早接触课改的教师。他认为,与科学课相比,历社老师在从单科向综合过渡上难度相对较小。“历社是历史加上部分地理及政治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这部分文科出来的人中学都学过,再捡起来相对容易。”

“课改初衷是为了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现在不但没减轻,反而有加重趋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在深圳课改十年研讨会上表示,“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是效果不是很好,课改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编温儒敏也坦承,课改某些“亮点”没得到体现。比如“综合性学习”,动机设想非常好,问题是师资跟不上,综合课往往就是“拼盘”。

课改教材就是一“大拼盘”?

布吉中学历社老师严运龙说,“所谓历社课本,就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大拼盘’,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内容应有尽有,但各部分间缺乏逻辑关系,别说学生读起来一头雾水,就是老师要弄明白也很费劲。”

严运龙说,后来再看中考题,完全是新瓶装旧酒,没体现课改特色,改了等于没改,他开始为课改前景担忧。

福田区一位家长龚先生,提起历社教材,直斥其“脑残”,误人子弟。“中考后,我很偶然问女儿中国朝代的排列顺序,她竟半天回答不上。”他生气之余,把历社教材要来看了看,顿时目瞪口呆,“初一册开篇就是《我的家在哪里》,说的是社区功能等;历史部分,世界史与中国史穿插行进,中国各朝代历史亦穿插讲述,让人如坠雾中,难明就里,我才明白都是这教材坑爹啊!”

记者先后就历社教材访问过近10位家长,说法与龚先生相类。

作为科学课老师,布吉中学的郑莹认为,科学课本优点是重视启发学生探索的方法,但缺点是跳跃大、零碎、不系统,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很大。

与历社课教材的一片骂声不同,科学课本却得到了私塾界人士的热捧。“朱清时院士主编的《科学》教材因课改中止而被放弃,我非常难过。”梧桐书院院主蔡孟曹告诉晶报记者,他仔细读过初中三年的六本《科学》,从朱清时院士的前言中就看到了科学教育的希望,他例举伽利略证明了单摆振动具有等时性而后发明了摆钟,从而引领学生产生科学兴趣。“这六本书的综合编排很合理,让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总体的了解和认识,又不觉得科学难学,不困难是兴趣的开始,有兴趣后就不怕困难。”他说,尤其是每本书最后环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更是重点,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实践以培养学生寻求真理的心灵。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女生高考670分弃北大考北影获名导魏德圣鼓励  ·甘肃一本上线考生退档 三大原因导致高分生滑档  ·李克强回信勉励贫困女生:刻苦上进报效祖国  ·倒数第一也过一本线 最牛高考班跪谢班主任  ·最美高考女孩肖丽成贵大学子 校长亲送通知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