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不能伤害孩子 解决异地高考的公平标尺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2-03-23 13:52
点击数:
分享到:

“我儿子已经上高二了,多半是赶不上在北京()了。”家长申益并没有松一口气。

2000年,作为某IT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人才,申益成为第一批北京工作居住证持有者在北京工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在北京读书,因为有北京绿卡,读中小学时享受市民待遇。”申益目前的难题是,如果政策不变,孩子明年就得回老家高考,而根据当地规定,有户籍但没有学籍的孩子只能以社会考生身份报名,不得报考提前录取院校、军校,“可儿子一心想进军校。”

九万多人签名支持就地高考

与申益有着相同困扰的家长并不在少数。根据我国目前的高招制度,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义务教育阶段有47.8万多随迁子女。在现有政策下,这些孩子只能以借考形式参加中考,不能报考北京市高中,不得在京参加高考。

“可回老家也不行啊。”山东人张猷说,孩子从生活上到学习上都很难适应,“各地高中教育方式不一样,甚至考试科目都有差别。而且交流都成问题,尤其是江浙一带,一口京片子的孩子回家连方言都听不懂。”

尽管面临两难抉择,但多数城市新移民表示不会再返回原籍,因为相当一部分新移民的事业、家庭、不动产、交际圈均已扎根在迁入的城市,返回原籍面临着巨大的代价,有些孩子甚至因此“被 () ”。

今年2月23日,300多位志愿者到教育部门前要求面见部长袁贵仁。非京籍家长“一生何求”回忆,在接待厅的桌子上,排列放着8本厚厚的签名册,共计8.8万个签名。据了解,志愿者家长们经常到地铁、商场等地组织签名活动,以争取更多的支持。根据教育公平网站显示,截至3月13日中午,签名支持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人数已经达到95021人。

背后的支持者更为庞大。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已达997.1万。

热点地区家长忧虑多

一边是随迁子女家长群体越来越高的放开异地高考的呼声;另一边,则是在北京、上海这些热点地区本地户籍家长的担忧与反对。

据报道,此次两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解决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问题,“既要想到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他认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之所以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杜玉波之所以强调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是因为目前中国的高考现状中,存在着高考“高地”和“洼地”。北京、上海等地属于“录取率高,教育水平高”的高考“洼地”。这两个地区正是目前要求解决随迁子女高考呼声最高的地方。

在“e度教育社区”论坛里,有网友陆续发表了“北京家长针对‘就地高考’等问题的几点意见”,以及《北京市民致教育部的公开信》,引发网友关注和跟帖。

在公开信和意见中,京籍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放开流动人口子女参加本地高考,会对本地学生造成冲击;因“洼地”效应而产生的高考移民,进一步加剧城市的承载压力。并提出在小学、初中、高中、高考阶段对外来人口子女实行不同的限制方案。

北京市民田芳说,虽然她的孩子还在幼儿园,但她已切身感受到了幼儿园入园难、小学入学难,更不用小升初了。她觉得,外来人口的快速增加已经给京籍家长带来了压力,“我所在的小区就有随迁子女家长,他们基本都生了二胎,这些人要么在公司打工,要么做小生意,国家对他们的超生行为无法监管。”田芳说,“这不单是一个高考的问题,必须看到其背后一系列引发的问题。”

网友墨宝说,“开放高考涉及的地方财政、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医疗交通乃至计划生育方面,这些问题都考虑了吗?你们不觉得北京已经不堪重负了吗?”

田芳担心,一旦放开异地高考,北京会涌入大量外来生源,“较高的升学率一直是北京的优势,一旦放开,必将吸引更多人落脚北京,户籍制度也将被彻底架空,是否会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两会期间,不少代表也提出了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地,高考竞争相对不激烈、人口流入多,是异地高考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地区。

出路在何方

2月29日,山东率先发布改革意见,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报名参加高考,与山东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这让王莉隐隐地感到了一丝希望。2010年,北京义务教育放开对外地户籍的限制也曾让王莉感受到希望。本想在孩子升初中时就要回河北老家的她因此选择了留京。

2010年2月起,北京家长率先自发成立“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随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家长也加入到这一行动中。2011年10月29日,随迁子女家长发布民间版《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建议各省区以学籍取代户籍作为高考报名依据,允许非户籍子女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

他们的呼吁也开始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支持。()校长钟秉林个人赞成就地高考,他建议,就地高考实行后,北京、上海等地应更多地投放招生计划指标,以保证不会影响到常住人口子女高考的利益。

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教育部的官员们称,尤其要考虑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承载力。

事实上,从有关专家的观点、本地人和外地人在网上的论战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关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改革的争论,都是建立在立场和理念层面上,并没有具体数据来支撑。

法学院教授熊文钊呼吁,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他建议,教育部的统一方案需要有公众的参与,要有多方声音,不能关起门来做方案做调研。从长远看,改革应系统地从体制上彻底解决。要有一个公平的标尺,即不伤害孩子的成长。

(中国妇女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陕西省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同比去年减少8664人  ·不能伤害孩子 解决异地高考的公平标尺  ·广州高考一模分析 文科数学难度或大幅下降  ·广州高考一模分析 2012文科生竞争大上线难  ·高考评论:体能不达优 忧患在明日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