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中医药高等教育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时间:2012-02-16 13:25
点击数:
分享到:

课程调整实验班:变知识灌注为思维训练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实施中医教改实验班时深感,要加强传统文化和中医思维培养,在目前中医主干课程上,仅采取国学导师组和经典导师组方式,力度还不够。为此,2010年,在中医教改实验班基础上,对中医主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记者:贵校对主干课程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具体的调整思路和课程比例是怎样的?

翟双庆:2010年,在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招收学生40名。主要是三方面的变化,一是增加传统文化课程: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医学史等,这些课程本科学生很少学习,而这些实际上正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二是将中医的课程按照临床诊病的思路重新梳理,即把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的诊法、中药与方剂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或总论部分融合形成“中医基础学”;以中医病、证为纲,融合辨证、中药与方剂的各论部分形成“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将原中诊、中药、伤寒、金匮和温病中的实训临床见习重新整合为“中医基本技能训练”,并设置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和Ⅱ。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以学习名老中医临床思维为主,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Ⅱ则以中医的证为主线贯穿临床各科。

如此,我们把中医基础理论给放大了,先教一个大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基和一些诊法,包括中药方剂的总论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医基础理论也是中基和诊断合在一起的,把大的轮廓先介绍给学生。然后把中诊的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等和方剂结合在一起,告诉学生什么症状、什么舌脉是什么证,通过辨证确定证型后该考虑什么方什么药,细化的剂量和加减等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病人来了,大夫思辨的一整套程序,这就是一个方证对应、中医诊治疾病的回归。

记者:以证来统领,那整个学习顺序、思路、内容都有变化,如何安排实践教学呢?

翟双庆:把每一门课的实训与临床见习时间抽出来,集中作为一门课,叫中医基本技能训练,加大学时,中医望、闻、问、切诊法,中药辨识;病例辨证分析、医患沟通、病史采集、病例书写等等均将受到训练,而且都有一个按照与课程开设相配合的统筹安排,系统规划,有专门的老师团队负责安排并有相应办法管理。

记者:您提到开设了2门特殊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课,较前有何不同?

翟双庆:这是普通学生所没有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结合名老中医经验的讲授及临床特色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中医学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Ⅱ:以问题为引导进行中医临床课程整合,通过病证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整合能力。

通俗地说,就是用中医的证把临床各科给串起来。比如说肝气郁结,发生在内科有什么病,外科、妇科、儿科有什么病,这些病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各自的特点,它们的病理传变、发展有何一致之处。这样用证来梳理临床各科,中医的思维就培养起来了。

中学杏林班:中医药文化熏陶前移

201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宏志中学联手打造的宏志中学杏林班不仅实现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中医知识要进中小学课本,还为培养一批将来进一步学习中医具有良好潜质的好苗子做好了准备。

记者:为什么要在中学设立中医药杏林班?

翟双庆:北京宏志中学中医药杏林高中实验班是我国首个中医药高中实验班,名额为30人,今后,我们还将开设这样的实验班。

宏志中学面向全市,对具有北京市户口、对中医药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报考生,进行面试,并依据考生中考成绩,择优录取。

杏林实验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承担,学生除了需完成高中全部课程以外,还要完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导读、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医药知识概论四门课程的学习,这四门课是必修课,是要考试过关的。

对于实验班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合格的学生,则有机会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资格,而参加大学举行的自主招生测试,通过者则可享受大学当年的自主招生优惠政策。其实就是有兴趣、有天分,立志从医;好教材、好老师,自主招生。

记者:设立高中杏林班,除了普及中医药知识,对我们学校储备中医药人才有何作用?

翟双庆:设立高中杏林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使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前移,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提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现在就缺少这一环节。

目前,高考进入中医院校的普通新生传统文化淡薄,因为他们经历的是10余年现代基础教育;这种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对于接受西医或自然科学学科,十分自然和顺畅,但在学习中医时,接受和转型困难。有些学生,到了四五年级才真正明白中医是怎么回事,该怎样学习,但已错过了学习时机,非常可惜。

当然,“杏林班”招生标准也不低,笔试过中考分数线后,还要进行面试,要对中医文化有兴趣,记忆力好。目前,学生报名很踊跃,有很多学生没有考进这个班,就去旁听。

记者:让高中生学中医,课程如何设置,怎样定位?

翟双庆:针对高中生,课程不能太深,太专业,实际上就是想普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老师讲得要有意思一些。帮助学生逐渐建立一套东方思考问题的思维,这样切合中医 ,以后学中医就有基础,好入门。

主要课程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导读、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医药学知识概论这几门课程,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指点研读国学经典的门径,使学生了解与中医学紧密相关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学说以及思维方法等。如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天道(人道观)、知性观以及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学科特点。

记者:中学生学习了文化和中医药知识,有什么改变和感触呢?

翟双庆:我们接到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通过学习,对古人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些了解,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联系自身,时时反省。也希望能获取中医保健知识。

岐黄国医实验班:临床优秀人才的孵化器

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究竟多长时间最合适,临床实习又该占多大比例,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医教育工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此方面做了进一步探索,2011年设置利用9年时间完成的本科直攻博专业,以期通过整体设计,避免课程重复,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从而培养中医临床精英人才。

记者:学校开办岐黄国医班,9年下来一读到底似是国内首创,设置这种长学制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优秀人才呢?

翟双庆:我校2011年招收了第一期岐黄国医班,共30人。生源非常好,其中很多人高考分数进清华北大没问题,这个班竞争得很激烈。

这个班所采用的形式是利用9年的时间,将本科学习与直接攻博相结合。毕业的时候,在学术学位方面达到临床博士水平,在中医临床方面达到主治医师水平。这种临床博士毕业之后可直接上临床,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夫,并且是按照培养大家、名师的模式来培养的。

记者:那他们的学习内容、方式和普通学生有什么不同?

翟双庆:这批学生比较辛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要比普通学生深,教学大纲均是单独制订,课程加强了四大经典的学习,要使学生学得更全面一点、更深一点、更扎实一点。课程充分利用大学的BB教学平台,以主动思考、自学的方式多,教学方法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直接灌输的方式较少。

学生一入学就配备一名导师,指导学生的国学、中医学习,带学生出门诊。我们要求学生从入学开始直至九年毕业,临床门诊不间断,专门设置了学生的学习手册,其中包括导师与学生谈话记录、读书笔记、医案记录、心得体会等栏目,每本手册均需要导师批阅,并且一学期交一本。

学生前四年以课程学习、实验、临床跟诊、见习为主,后五年则直接在医院完成,以临床实践为主。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结束时,分设两次综合考核,通过者则跟班学习,不合格者则进入五年制本科,这一工作在第四年末完成。

记者:一入学就配备一名导师,全程实行名师+名医培养法,具体是如何进行的?

翟双庆:在学生学习基础课程时,由学校配备导师,来指导学生跟师学习,导师选择也都是骨干、精英的导师。而且导师必须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出门诊,因为业余时间学生才能跟你。我们的二级教授、三级教授,像高思华、王庆国、王琦教授等等都带学生,导师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

对于导师来说,此班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相当于他的一个特殊研究生,我们要求导师必须亲自带着学生,教学生,且以国学、中医经典、临床技能、中医思维的指导学习为主,这是导师的责任。到了三年级,转到临床课程了,有医院配备名医带着学生,仍然是一对一的,所以这种有专人带、有专人教的培养模式和普通学生是不一样的。

记者:学生经过临床上五年的摸爬滚打,毕业时能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

翟双庆:学生能达到主治医的水平。因为,后五年一直在临床上摸爬滚打,而且将取消寒暑假期,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临床实习医生了。至于实践的内容,后五年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轮科,就是通科轮转实习;第三年采取二级学科培训,比如你选择内科的你就在内科实习,选择在妇科就在妇科,最后两年采取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

整个这一套,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来实行,也就是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当中的一级学科轮转、二级学科定向培养、三级专科医师培养三者结合起来完成,纳入到岐黄国医班培养方案当中,而且全程配备导师。

在毕业时,能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知中医经典并能有效指导中医临床;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以及本学科系统而全面的中西医临床操作技能,具有运用中医药知识和常用的西医学知识,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难、重病的临床能力。

记者:原来培养的某些博士,很多医院都不愿意要,因其科研能力强,临床水平差。岐黄国医班的学生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翟双庆:我们设此班就是要培养高水平临床人才。所以临床的学习实践在他们的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且为学生在学习全程都配备导师,就是让他们实现跟师学习,老师随时随地的指导,这个疾病,怎么诊,怎么治,怎么调理,这都是为临床服务的,学习这些也都是为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本功,也是为了培养建立中医思维。也许现在看不出太大的差别,但对其以后的发展非常有的,因为至始至终都在提高他们学习继承中医精髓的能力。

这和以前培养的临床型或科研型博士是迥然有别的,以前的博士(硕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实验方面,验证创新一些理论、一些用药的科学有效,他们重在进行科研,有的实验做得很深,做到细胞、受体基因表达等,那确实需在科研实验上下很多功夫。而岐黄国医班的要求则不同,他们重在临床疾病的中医诊断与处理上,主要是培养的方向不太一样。

当然,我们也是在探索和尝试阶段,但目标和思路确实很清晰,就是培养临床的拔尖人才,多希望培养出更多的大家、大师。

(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甘肃民勤高考舞弊案一审宣判 7名团伙成员获刑  ·浙江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3月20日启动  ·宁波大学招生细则与诺丁汉大学提前批细则  ·中医药高等教育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  ·香港高校加入“生源”抢夺战 港大面试全英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