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再看南科大"破冰"高校雄心更大
作者: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发布时间:2011-12-31 11:41 点击数:
再看南科大 “破冰”高校雄心更大

  〉〉〉新闻回放

  南科大45名学生拒绝高考

  2011年的全国高考,因为一所学校的出现而格外不同。顶着“教改先锋”光环,一直坚称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特立独行。三个月的实践表明,生于成都的校长朱清时的试验,正与“一考定终生”的传统理念渐行渐远。

  但波澜陡生。高考之前,教育部明确要求南科大要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而该校45名“南科一期”学生主动在网上发声拒考最终,他们没有一个人走进高考考场。在高考前后的一周时间里,成都晚报记者驻足深圳西丽,近距离探访南科大,还原了这场“拒考风波”的种种细节。如今,在半年后回溯这座高考“孤岛”中曾发生的那些事,又有了别样的况味与思考。

  〉〉〉背后故事

  “拒考”风波:

  没有一名学生走进高考考场

  南科大学生拒考事件最先为人们所知,是因为45名学生在5月底,统一在网上发表公开信拒绝参加高考。之后,该校唯一的一名川籍学生郄博宇回到成都,以避开高考的方式来力挺同学们的统一行动。

  6月3日,成都晚报记者抵达深圳,开始了为期一周对南科大高考风波的采访。南方科技大学所在的西丽大学城在地理位置上,类似于成都温江的大学城,不过,这座中型的学术城里云集了清华、北大、哈工大三大名校的研究生,加上南科大这群不走寻常路的少年,个个都不简单。校园里的保安也油盐不进,威武无匹没有一名记者能被允许进入学校接触老师、学生,前期的采访,往往只能通过电话和“勾兑”学生出校进行。

  而在高考前的几天时间里,代表南科大45名学子公开在网上发声、声明“绝不参加高考”的山东学生小王,也对成都晚报记者敞开心扉,讲述了他和同学们的所思所想。这位18岁的年轻人确实老成和早熟:他对群体的理想、目前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还是45名学生中最先耍朋友的;同时,他也有着少年人不确定的心性,发出公开信后旋即后悔:“不会给朱校长惹麻烦吧?”

  但种种真实而生动的意见表达,就汇集成了南科大拒考这一历史事件的全版拼图。一所没有官方身份的自办高校的“破冰”之举,兹事体大,这也许就是近年来成都晚报少有的如此长时间、大规模地聚焦一个外地新闻事件的初衷。

  高考当天,正如“南科一期”45名学生之前的公开表态,没有一名同学走进布置好的两间考室。

  风波过后:

  出台“基本法” 全球招英才

  在整个高考季,南科大那位生于成都的老校长朱清时一直避不见客,最后在《南方周末》抛出《南科大内忧》这样的杀手锏后,才又一次从幕后走向前台。在南方系媒体的语境中,“南科一梦”远未结束,种种理想的躁动和现实的考量不断在朱清时脑中交战,并已被外界提升到“妥协或是幻灭”的维度。

  但事实上,不论是学生、校长,还是整个南科大,在这场让学校热闹过一阵的风波之后,都已慢慢步入正轨。今年7月,就在“拒考风波”过去后不久,《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南科大的管理运行,有了“基本法”。而在7月16日,南科大第一次理事会顺利召开,校长朱清时向来自深圳政、商、学等界的多位理事汇报了办学方案和发展规划,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市长许勤担任理事长。朱清时称:“这是中国现实下的一种必要选择。”

  11月12日,朱清时还“忙里偷闲”回了一趟成都,出席了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的“2011成都全球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这位从成都出发的 “中国最具魅力校长”,获评科学教育界“成都全球影响力人物”。

  而在12月19日,南科大正式对外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诚聘高层次英才。这次“撒网”的力度不小:招聘学科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金融和人文学科等领域,希望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珠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以及海外各层次杰出学者。

  风波过后的南科大,如今似乎走得更为稳健,且显示出更大的雄心。

  〉〉〉记者手记

  特殊的一个

  特殊的一群

  如果不是门口堆满淤泥的河道,南科大还真能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世外桃源。偏居深圳市区北隅,与清华、北大、哈工大三大名校的研究生院毗邻,附近居民戏言,走几步就能闻见书卷气……

  但也有人认为,从体制内退下来的朱清时在建校之初,就选择了与惯常的办学理念及学术生涯作出诀别。从建校之日起,南科大悠然静谧的氛围下总是暗藏着种种让人们意外的暗潮: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公开拒考……这与朱清时所说的“背水一战”相符,却又难免在某些时候,让人想起数千年前那个带领全家与大山作战的愚公。

  足球圈中,一向特立独行的穆里尼奥自称和被称为“特殊的一个”(the Special One),而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界,朱清时无疑也是特殊的一个。多亏了在改革开放之初“杀出一条血路”的深圳特区,让这“特殊的一个”有了梦想起步的环境和土壤。从几个月的历程来看,无论今后他能否打好这份工,他和他治下的南科大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特别的一笔,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45名南科大学生也是“特殊的一群”。几天的接触下来,记者发现这群生于1992年以后的少年惊人的自信与老成,我几乎是有些小心翼翼地采访着每一个人。这种小心翼翼源于南科人的气质,他们乐于接受自己身上被加上的各种头衔:开拓者、探路先锋、甚至是“45勇士”……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无比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因此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我们尊重所有的选择。也许现在为他们的未来欣喜或焦虑都还为时过早,但作为全国千万高考考生中之最特殊者,他们今后的人生,已注定与我们不同。

  本版稿件采写 成都晚报记者 胡锦枫 摄影 王红强

  (成都晚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清华保送生、新百年领军计划选拔查询入口  ·清华2012保送生将按照3种原则录取  ·关于高中自然地理中几个难点的解析  ·熊丙奇:中国的自主招生一开始就走错了  ·程方平:"洋高考"热是对中国高校缺信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