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教育要闻 > 正文
北京义务教育新地图:破解“择校热”困局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11 07:51
点击数:
分享到:

北京义务教育新地图:破解“择校热”困局

北京今年秋季入学,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了严格的划片招生制度,电脑派位成为招生主流,此前的择校生、条子生、共建生比例大幅下降。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今年9月,北京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3.7%,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76.82%,一直以来被视作北京基础教育痼疾的“择校热”初步得到缓解。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市教委内部有完整的改革路线图,治理择校热仅为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首步。其后,决策层还将在“学区联盟、大校年级组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制”、“推进优质校一体化办学、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调整教师职级、完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等领域发力,集中推出若干改革举措。北京市教委负责人内部会议上亦表示,下一步,将集中在“做大优质教育资源”上大做文章。北京的做法希望能对全国其他地区产生示范作用。

本报记者 马晖 北京报道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今年不用再托人找关系了,儿子就在我们家旁边的学校读。为什么?这个小学成了十一学校分校了。”陈敏(化名)在电话那头笑着说,一股得意之情。

陈敏住在北京的西边,她是部队大院出身,有个6岁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由于自己所在的学区,没有特别好的学校,早在3年前,她就琢磨着要给儿子找所“对得起他的牛校”。

如今,她儿子就读的这所学校,半年前被全国知名的教改名校北京十一学校收入麾下,更名为“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今年新学期开学当天,教育部()部长考察了这所学校,并对北京市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给予了积极评价。

从今年年初,北京市启动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改革,数月以来,北京市以及各区教委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规定,基础教育的格局为之一变。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或将成为北京下一段教育改革的重点。

“2014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政策的制定,不是从入学规则入手,而是从资源重组入手,这才是改革的重点。”有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表示。

有学者则评价,“尽管这次改革的进程中还出现一些问题,但显然北京的基础教育大局已变,值得肯定”。

“教育综合改革元年”

2014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政策的制定,不是从入学规则入手,而是从资源重组入手,这才是改革的重点。

如果这个入学季对陈敏而言是愉快的话,张娟(化名)的遭遇则多少有点让人同情。

张娟住在北京的丰台区,这是一个基础教育薄弱区,为了给即将读小学的女儿择校,她从去年开始运作,想通过户口挂靠的方式,让女儿到西城区的一所知名小学就读。

熟悉北京基础教育发展的人都知道,西城区是北京基础教育的一个高地,包括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等众多全国知名学校林立。

“西城的教育像高原,到西城随便选个小学读都不错。”闻风说,他是北京一家教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最近两年因为持续关注北京小升初、幼升小的政策,在网络上声名鹊起,一场咨询会报名上千家长。

但随着今年北京市出台的新政,张娟的希望落空了。

上半年,北京市正式发布了“京版”的 《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强调,北京在今年的招生中将取消共建生,实行计划管理,并首次启用小学和初中入学两个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公开透明的入学通道。

“现在查的太严了,托的人没办成,只能现在家门口的学校读,看今后是不是有机会转出去”。张娟说。提到今年给孩子报名的过程,张娟用了“累觉不爱”这个网络词语来形容。

“其实,市里面今年是组合拳,出了很多政策,很多家长没有关注到。” 前述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表示。

早在今年3月初,相关的政策就开始频密出台:

3月,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新政推出:全市83所优质高中,拿出统招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校。优质高中的名额分配已从过去点对点的“扶贫式”分配,转变为面向全体初三考生的“普惠制”定向投放,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享受优质高中教育。

4月30日,发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办法,取消共建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计划管理,首次启用小学和初中入学两个信息服务系统,创建了公开透明的信息化入学平台。紧接着,“十五条入学禁令”发布,向无序择校说“不”,斩断乱收费、占坑班、点招生等违反就近免试入学规则的利益链。

5月16日,首次将市、区教科研部门与普通初中校结盟,今年9月新学年,来自11个市区级教科研部门的数百名“副教授级”以上的优秀教科研人员,将以一线教师的身份走进17所普通初中校,为学生们上课。

6月,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等区“小升初”电脑派位,就近入学比例首次突破80%。

有北京媒体称,2014年可以视作是北京的“教育综合改革元年”。而经历过入学季之后,北京市教委拿出了一组数据来印证自己改革的成效:今年,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3.7%,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76.82%。北京市教委的口径是,“破解了多年以来困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义务教育‘择校热’老大难问题。”

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的上述变化,自上任伊始就力推“基础教育均衡化”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给予了认可。今年秋季开学第一天,袁贵仁检查北京中小学开学情况,并借机了解了北京市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所取得成效。

在考察结束之际,袁贵仁表示,北京破解了多年以来不少人认为无解的义务教育择校热难题,使北京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然,教育部部长的上述表达,可以看出决策层对北京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思路及落地情况是持积极评价的体态度。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袁贵仁这次考察的群英小学和206中学两所学校,正是北京教委颇费一番心思挑选出来的,两所学校都是这次的改革校。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教委把北京市206中学和北京市群英小学,合并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现在全国教改的旗手型学校十一学校承办。两所学校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师资力量,推进课程改革,以“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理念,创造全新教育教学模式,办一所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而全国知名的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兼任一分校校长。

“此前群英学生的家长有个群,学校归到十一之后,第二天群名就改了。”陈敏笑着说。

“2014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政策的制定,不是从入学规则入手,而是从资源重组入手,这才是改革的重点。”有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表示。

做实“新地图”

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此前很多过去报到率并不高的学校,在今年秋季入学中,其入学率都有提升。

第一次听到“教育新地图”这个词的时候,闻风多少有些不太以为然。

他曾用一段话形容过北京的基础教学资源分布:

“海淀教育像丘陵,好的学生特别好、差的学生特别差,因此海淀就要拼孩子上好学校, 要好小学、好中学一路下来;东城的教育像平原;朝阳的教育像洼地;西城的教育像高原,西城任意一所打工子弟小学的小升初和中考重点率,是海淀最好的小学的三倍,朝阳区最好学校的七倍;丰台和石景山是深渊。”

“这话有点夸张,比如说西城与海淀小学的比较,但总体上是描述了北京基础教育的格局。”有长期关注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人士表示。

也正是因为内部悬殊如此之大,滋生了北京长期存在的“择校热”问题。

“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的起点,是北京教育新地图政策,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要让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总数和量有实质性的扩大。”前述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表示。

梳理一下“北京教育新地图”政策的具体细节,或可略见端倪。依照新政,按照北京市布局16区县被划分四类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这成为各区县绘制教育地图的一个重要坐标系。

各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千差万别,采取的改革举措也有很大不同: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集中体现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两区共同的特点是名校老校资源丰厚。西城区首次试行学区制,建立11个学区,并在原有4大教育集团基础上,今年增加到15个,全面推进横向研训一体、纵向学段衔接,力促高位均衡。

而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区,则担负着拓展外向经济服务、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区域功能,对优质教育布局的需求迫切。

因此,朝阳区根据10大功能区,定位优质教育分布,其中CBD功能区所布设的优质校达37所,占比近40%。丰台、石景山着力在与西城、海淀、东城的相邻点上布点留生源,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从地图中可见,所有区县都把提供优质教育供给放在改革首位,采取了“增量推进,存量盘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扩建学校,又做减法整合资源,改造薄弱校并入名校一体化管理。

前述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表示。该政策制定的初衷,在早期是“盘活存量”,让各区县进行“名校办分校”、开展“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区联盟等。此后,又推进了20多所高校和社会机构对全市140所薄弱小学进行结对帮扶。

“为什么选这个时段做这个事呢?那时正好是小学入学的家长交流日,我们配合出台这些政策,实际上是想通过政策组合拳,让家长了解到,自己身边一个学校有这么一个事,而且还真能看到有人、有事在这里边发生,那是不是就别那么费劲择校了,在这上也行。”上述人士称。

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此前很多过去报到率并不高的学校,在今年秋季入学中,其入学率都有提升。

以北京西城区两所小学为例,西单小学和红庙小学此前都不属于“牛校”,但今年由于西城区的改革,将两所学校跟知名的实验中学对接,结果两所小学的报到率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

而同为薄弱校的206中学,自从今年被十一学校纳为分校后,此前“周边海军、总政那些大院里的人,也开始托人进206了”。有长期关注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人士透露。

在北京市教委的负责人看来,对于上述薄弱学校的治理,类似于治理沙漠:“在北京新教育地图当中有些局部的沙漠化治理,取得了好的效益,标志是什么?防风护沙,沙子都在来回流动,哪怕先固化一片是一片,然后种上树种上草,让它固化,将来大树灌木和乔木又回到我们的教育平台最开始的地方。”

在政策制定者的计划中,未来类似的“固沙”措施还会有很多,其思路是分区域再进行小流域治理,小流域治理的目的是要把它的流动沙丘给固定下来。

从“学区化”到“学区制”

“原来学区是一个中层单位,现在它已经改变区域教育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资金变化、人员调整、考试评价体系、课程设置,甚至不排除未来可能有一些学校发集团毕业证。”

北京此番基础教育改革,另一个维度包含有管理体制的变革,但由于隐藏在调整中,不容易被点明。但作为改革主事者而言,将体制上的变革看作更深刻的改变。

“现在到了改革深水区,其实很多改革都是有内涵的,比如说东城区提出‘学区化’向‘学区制’的转变。”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表示。

东城区是北京的一个教育高地,在教育新地图的规划中,该区拟定在在2010年学区化改革基础上,将学区制升级改版,全区所有教育机构统一纳入8个学区,构建“入盟(深度联盟)入带(优质资源带)一贯制(对口升学)”的资源大通道,学区内贯通优质资源。

其中,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区将学区制升级改版,东城区的所有教育机构都统一纳入8个学区,构建“入盟(深度联盟)入带(优质资源带)一贯制(对口升学)”的资源大通道。具体而言,东城的改革包括“学区联盟”以及“大校年级组制”。

所谓学区制,就是把此前的学区化升级,八个学区通过深度联盟制、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带、托管制、小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六大路径,跨越学段,打通学段,2020年优质校覆盖率近100%。

而新近实施的“大校年级组制” 改革新举,则是将一所优质校与一所薄弱校联盟结对,实现软硬件优质资源“大通道”,优质小学增设初中部和示范中学增设小学部,建立一贯制、对口直升。

在学区制中甚至还实行了“轮值主席校”和“轮值主席制度”。

以东城区所辖的和平里学区为例,优质学校宏志中学校长熊劲以及和平里第四小学吴田荣成为轮值主席。其中,中学学区中,包括了54 中、宏志中学、171 中、177 中、和平北路学校;小学包括了和平里第一小学、和平里第二小学、和平里第三小学等10所学校。

上述改革的结果,是东城区今年整体学位有了大幅增长,今年增加优质校33所,2014年扩大学位6450个。

“这里面的学区制,暗含了一种治理结构的变化。”前述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表示。据他介绍,目前东城区教委已把处级干部下派到学区里去,教委的科长在学区里任办公室主任。

“原来学区是一个中层单位,现在它已经改变区域教育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资金变化、人员调整、考试评价体系、课程设置,甚至不排除未来可能有一些学校发集团毕业证。”

至于大年级制度,则是把三个学校合并,学生在一二年级、二三年级、五六年级,不同学段分别在几个学校上。

一位东城区的学校副校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改革方式一方面对自己挑战比较大,“因为要负责更多的学校的教学工作了”,但另一方面“能整合不同学校的资源,总体而言对学校工作开展也是有好处的”。

“压力不小,过去也没管过这么多老师和学生,只能加班加点了。”这位校长表示。

学区化的另一个政策内涵,是真正可以促使优秀教师在本区域内的流动。

“优秀教师以及校长的流动,是破除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根本所在,一所好学校要靠好的老师、好的管理者。”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

在杨东平看来,在过去的传统学校管理考评体系之下,教师校长的跨校流动很难实现,而从优质学校流动到薄弱学校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有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透露,北京市教委下一步将在“学区制”的基础上,改革资源分配的传统模式,并进一步推动干部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

“比如说教师职称的这种分布,是不是可以有新的思路?”该人士表示,教师评高级、评中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这种荣誉,是为了什么?是为老师个人成长服务,是没错的,肯定会影响他的业绩和成长。但是更多的是为了提升整体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平。

“所以有没有可能把这些荣誉称号和评级,作为一种资源进行重新的调整和分配?”该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实,北京今年已有类似价值取向的政策颁布。不久前,北京市教委联合人社局、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我市中小学教师绩效奖励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及《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绩效奖励激励机制项目管理办法》。

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自2014年起,北京市建立中小学教师绩效奖励激励机制,绩效奖励激励机制增加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和办学特色学校以及教师在小学课后班管理和中学社团活动辅导、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辅导、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交流与支教等工作中的奖励”。

文件中更明确提出,为支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4年经费“由市级财政给予支持”。显然,政策执行者已踏出了尝试的一步。

“所谓的改革深水区,就我的理解,是单向改革基本上不存在了,现在是协同创新和系统设置的时候了,在某种程度上说,不协同基本上干不下去。所以这次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方面都会考虑。”有北京市教委的相关人士表示。

这场改革的“操盘手”之一,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也在公开场合表示:

“要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找准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坚持既增数量、又增质量的‘双增量改革’思路,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为杠杆,撬动公平与均衡问题的突破;以考试评价改革为杠杆,撬动素质教育与减负问题的突破。”

借力移动互联网

在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决策层也在尝试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近年来,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也对本轮北京的基础教育改革有所推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近期,北京市教委亦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在线教育服务”项目,试图以科技手段来助力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据北京市教委内部人士表示,2014年暑假,由北京市教委牵头,在北京市若干学校开展了“学习信息推送”“在线作文辅导”和“名师在线”等“在线教育服务”试点,并计划“逐步建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完善的在线教育服务体系”。

而从9月起,“学习信息推送”服务每两周制作一期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北京数字学校网络平台、歌华有线电视平台、手机APP和微信平台等渠道,面向全市初一新生推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学科的学习资料。

在北京市教委的计划中,未来“在线作文辅导”服务面向全市初三学生,提供写作辅导和作文批阅服务;“名师在线”项目面向全市所有初中学校初一、初三学生,提供数学、英语学业诊断和在线答疑服务。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专门召开在线教育服务工作会。在会上,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表示,“在线教育服务”项目是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本质上直接面向学生和用户,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供给内容、方式、频度均有变化”。

显然,在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政府决策层也在尝试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在线作文辅导”项目为例, 今年暑期,北京市教委聘请14位教师,利用手机微信在网上给学生进行作文批改,针对的是北京最薄弱的偏远地区的初中三年级学生。

具体模式是,按照1:35的师生比例,一个老师带35个学生,指导这些学生完成暑假作业中的作文习作练习。题目由老师自行拟定,学生写完作文之后,用手机拍下来通过微信发给老师,带队老师对这篇习作进行点评。

“你可以用输入汉字的方式,也可以用批注,还可以用语音的方式,给学生反馈这篇作文,告诉他哪里写得不好,还是再改改哪,或者是再写一篇。”有参与这项项目的相关人士透露。结果,仅从7月25日试点启动,不到两周时间,14位老师就批改了700多篇学生习作。

上述人士透露,在项目设计之初,就给参与项目的老师提了一个要求:

希望可以让学生提交作业老师批改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成类似在京东商城那样的网络购物体验。服务是基于网络的,有用户黏性,学生们喜欢这个功能,并能够通过口口相传,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后来,我们发现还真扩展起来了。此前设置的群的权限都是50人,现在有的群里边50人都满了,显然是有别的学生参加进来。” 前述参与这项项目的相关人士透露。

出于对于参与者是对于移动互联网使用能力的考虑,项目设计方最初聘请的参与试验的老师很多都是年轻老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

项目组在最初的项目设计时,就考虑到评估问题,在后台把教师批改的各种“痕迹”都记录了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项目运行,项目组在后台记录上看到,不仅这些老师批改作文数量多,且质量不错,很多评判颇为精彩。

“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讲,那就是上趟厕所的时间,或者坐地铁坐五站地三站地的时间,他就完成一个任务,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参与这项项目的相关人士透露。

目前,“在线作文辅导”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被北京市教委视作是“具有重大潜力”,并拟定进一步推广。

据相关人士透露,该项目在本学期将扩展到1万名新的初三学生,还是以1:35的师生比例展开。但新的项目方向,可能是在重点推动阅读篇目。比如,在阅读资料上,老师和学生读书仅靠教材上鲁迅的文章写的几篇来了解这位作家显然远远不够,新的项目可能会在这个阅读篇目拓展上,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更多选择。

此外,上述人士透露,从明年开始,北京市的教材上或将大量使用二维码,“包括每一个章节单元后面”。

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储存在云端的教育资源就可以下载到学生的手机、PAD上,这些内容包括了科学实验教材、作业,在线辅导等内容。而这些资源都放在北京基础教育云端,可供所有学校的学生免费下载使用。

“以移动互联为核心,特别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探索。下一个阶段工作的重点和强度,会具体落在一些文件和项目上,后边还会陆续做。”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显然,北京刚刚拉开的这场基础教育领域的变革,仅是大幕初启。

未来,决策层还将在“学区联盟、大校年级组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制”、“推进优质校一体化办学、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调整教师职级、完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领域发力,集中推出若干改革举措。

“我们在试图把它串接起来,这些政策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但落完后,我们要给它串成一个小链,”有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人士表示,“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选择学校,不仅选现实,还能够看未来。”

news.sohu.com false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4-10/13/content_112904.htm?div=-1 report 9888 编者按北京今年秋季入学,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了严格的划片招生制度,电脑派位成为招生主流,此前的择校生、条子生、共建生比例大幅下降。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今年9月,北京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京义务教育新地图:破解“择校热”困局  ·河南农大回应学生家长围堵校门:被冒名招生  ·七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专项资金2500多万  ·论文买卖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被指如超市购物  ·西安交大与陕西省12市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