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教育要闻 > 正文
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村小的明天在哪里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25 10:21
点击数:
分享到:

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村小的明天在哪里

空荡的教室,6个学生是最大的一个班。

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村小的明天在哪里

在校园里嬉戏是孩子们唯一的体育活动。记者 祝大伟摄

义务教育是农村孩子的重要“起点”,是推进教育公平、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重要方面。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国家采取了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条件等有力措施,推动教育均衡。但农村义务教育欠账多,基础差,补短板并非一日之功。现有措施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今后政策措施如何完善?有关部门从何处着力,怎样构建长效保障机制?本版就这些相关问题进行报道。

家长的心声——

村小条件差、没暖气,孩子受罪。负担再重也要把孩子送到外面上学

“村小没啥学生了,条件太差。”去年秋天,农民于长生把自家的孩子送到了镇上的中心校。

于长生的家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偏远农村,家里共有6亩地,一年能收入个1万多元钱,除了种地,还得靠打工补贴家用。

眼下,孩子已上小学四年级,每天坐半个来小时校车到17公里外镇上的中心校上学,于长生感觉轻松不少。“村小虽然离家不远,可是四里地的路,孩子一个人走不放心,当家长的得接送。”

有了校车,不用接送,妻子一个人就能照料孩子,于长生能专心出去打工了。但孩子的花销也开始增大。“一年校车费1800块钱,午饭在学校吃,得花3块5毛钱,一年加起来得4000多块钱。”于长生说。

于长生家的收入在村里算中等。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尽可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村里条件更好的人家,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县城的寄宿制学校,全封闭的,一年1万来块钱。”于长生告诉记者。

于长生的中学同学就是本村村小的校长。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也承认,跟中心校比,村小条件差得太远。“别的不说,村小没有食堂,离家远的孩子多是带点方便面和面包,干啃。”他说,目前村小的运营状况也加速了生源的流失。

更苦的时候,恐怕还是冬天。村小教室没有暖气,只能靠一个煤炉子取暖。“孩子们上课不冻着就万幸,更别提吃口热乎饭。”于长生觉得自家孩子学习还可以,挺有盼头,“咋能让孩子在村小受罪呢”。

尽管家里负担大点,孩子苦点,但于长生感觉去中心校挺值,“中心校条件好、孩子多,学习起来有劲头,能比着学。家里就这一个孩子,不指望长远能啥样,只求眼下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校长的苦衷——

设施和生源都不足,图书馆没几本适合孩子看的书,学生连年流失

正值午休,记者来到这位校长的学校。一道水泥围墙,两排简易校舍坐落在院子的一南一北,校舍中间的地面用红砖砌成操场,这就是村小。学校里只有十几个孩子在校园内追逐嬉戏,显得校园更加空旷。

北面校舍西侧的一棵松树,是校园内唯一的绿植。松树上有个电闸控制水泵,白色的水管从学校的围墙外伸进来。用水的时候,老师拉下电闸,学生抱住粗壮的水管对着桶,瞬间就接满一桶水。“学校没装自来水,只能打井用地下水,水质不算好。”校长说。

让他更无奈的是,村小生源少,而且流失快。目前,幼儿班和一年级都没有学生,2011年村小校舍重新翻盖,可学生数量却从89个减到59个。去年秋天开学,村小一下子又走了29个学生,14个小学毕业,另外15个转学去了镇上的中心校。“转走的大多是开学上三四年级的孩子。上了五六年级的,家长感觉马上就上初中了,没必要折腾。一二年级的孩子太小,家长担心孩子走读不适应,就先在村小将就。”校长分析。

“在村小的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也有好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在村小将就吧。”他一面感觉家长功利,一面为孩子心酸。看着在操场上活蹦乱跳的孩子,觉得他们跟城里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

校舍里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一排书柜,三四张书桌,整个房间被尘土笼罩,这就是村小的图书馆。仔细看,却发现没有几本适合孩子看的书,“都是村里的书。”他说。

村小老师中最年轻的38岁,有3个教师50多岁。教师办公室里,10张掉漆的桌子,虽然有些斑驳,擦得却很干净。10位老师,共用一台老式台式电脑和一台打印机。这恐怕也是村小里最值钱的物件了。办公室的窗台上,摆放着一个手摇的铃铛,这就是村小的闹铃。

是撤还是留——

撤点并校不能盲目“一刀切”,应合理规划,充分考虑贫困家庭的切身利益

村小坐落在田间,本是安心读书、乐享童年的静地,而现在的村小却在是“撤”还是“留”中苦苦挣扎,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不禁唤起大人们心里的阵阵酸楚。

去年,“撤点并校”已经让3所村小“消失”,镇上的11所村小只剩下8所。由于人数不断减少,校长们也拿不准他们学校会不会是下一个被“撤并”的。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认为,村小萎缩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小将逐渐减少,但是不能走得太快,让孩子成为城镇化的牺牲品。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在发达国家逆城镇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学校又得到了恢复。

邬志辉介绍,“撤点并校”能够节约财政投入,一些地方政府曾积极推动。然而由于缺少合理规划,有的地方政府盲目“一刀切”,相关领导“拍脑袋”,大规模“撤点并校”引发了村小萎缩、教育质量下降、农民教育投入负担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当地一位退休的村小校长透露,“撤点并校”之初,闲置的村小被地方政府出售,如今再恢复就非常困难,同时,一部分教师分流不畅,形成“吃空饷”的现象。邬志辉则认为,“撤点并校”应有合理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农村贫困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

去年年底,国家出台政策,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成长“起跑线”上。而那位校长所在的村小,除了简易校舍、陈旧桌椅,整个校园最新的就是办公室墙上花了近500元制作的各项制度板。

邬志辉认为,尽管“撤点并校”让村小有些漂浮不定,但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的基础投入不应忽视,可以通过配备优秀教师、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改善村小教育质量。这些投入非常重要,也不会因未来学校撤并而受损。

延伸阅读

撤点并校“村小”减少30多万所

2001年开始的撤点并校,主要是将农村学生少、办学条件差的中小学撤销,并入乡镇中心学校,12年间全国农村小学减少了30多万所。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指出,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保留和恢复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意见》要求通过县级政府专项规划和省级政府专项督查,解决农村学校因撤并而引发的突出问题。

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开始补短板

去年年底《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实施,这既是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成长“起点”、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意见》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记者 刘文波 祝大伟)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就近入学”变择校为择房 治本还靠优质资源均  ·全国高校思政教育研讨会召开 浙江探索实践教育  ·女教师带儿子逛超市被令脱衣检查 称遭严重侮辱  ·大学生制作泡面版《舌尖上的宿舍》走红网络  ·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村小的明天在哪里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