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教育要闻 > 正文
复旦校长:“去巴尔干化”事关一流大学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21 09:37
点击数:
分享到:

  “我喜欢‘潜水’,潜伏在BBS上看大家的抱怨。抱怨也是一种参与,有不同声音才能把事情做好。”昨晚,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开场白,不仅为自己引来一个“潜水校长”的新头衔,也为接下来的报告奠定了基调:直面学生最关心的“校情动态”。

  这次报告的特殊基调从主题中就能嗅出几分:“校情报告会”。本周末,复旦大学将举行学生代表大会,结果学生代表们提出“对学校情况不了解,如何写提案?”学生的提议直接促成校方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开讲”,校长亦不例外。

  这在国内高校大概不算首例,只是,和学生说用“去巴尔干化”减少校长“集权”、用章程限制校长的权力,让校长把权力还给院系……恐怕很少有大学校长会像杨玉良这样大胆。

  通识教育 不因人设岗,逐渐挤掉课程水分

  “我知道,不少同学在抱怨我们的通识课程水得很,水到什么程度我知道,给我们一些时间。让我们看看哈佛启动通识课程的早期,比我们还水。我就说几个课程名字:‘怎么炒中国菜?’‘如何使用潜水器?’‘如何打好垒球5号位置?’哈佛用了10年打造完成通识课程,我想我们至少需要五六年。”

  2005年,复旦大学在本科生阶段启动通识教育。没想到,这竟成为杨玉良第一个抛出的重磅“校情”:尽管课程现在很水,尽管非议不少,但通识教育一定要搞下去,还得打破年级之分,贯穿四年本科,贯穿到学科中。

  杨玉良称,对通识教育的坚持源于对这种教育理念的理解,“人格教育、精神的提升比任何知识都重要。”这个院士级校长对通识教育有一个颇为诗意的解读:“通识教育是给你一片森林,同时把你放到一棵树上—这就是你的专业;与此同时,通识教育有能力让你随时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

  杨玉良介绍,目前学校正为通识教育打造核心课程、分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是一项庞大的课程改造,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因人设岗,据此逐渐挤掉课程的水分。引入课程准入制度。对于确实重要但没人上的课程,可以引进。以前我们总引进搞科研的人,现在为什么不能引进会上课的人?”

  海外游学 去不同国度亲身体验各种文明

  海外游学,是杨玉良要推进的另一个议题。他直言,到2020年,复旦合格本科生将至少获得一次海外游学机会。据悉,目前这个比例大约为40%。

  不过,对于这个学生颇感兴趣的“烧钱”项目,杨玉良不忘给学生“敲木鱼”。“我们说到海外游学有个现象,学生听到去美国三个月十分乐意,但如果说去印度,恐怕三天就逃回来了。”

  对“国别有别”的怪现象,杨玉良大呼遗憾。“本科生留学 () 应该以不同文化背景、跨文化交流为主。为什么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人还是不多,说到底是人文情怀,今后人才不是看你了解多少知识,而是对各种文明是否了解和有足够的容忍度,这才是人文情怀。”

  院系改革 还给院系发展学科的原动力

  一小时的报告接近尾声,杨玉良不忘丢出一个“重磅炸弹”—院系改革。

  “行政管理学上有一个巴尔干化现象—巴尔干地区小国林立,外来列强十分容易在此集权。所以如果想要集权,就会竭力促成巴尔干化,而这会让组织扁平化。在高校中,由于知识分子天生具有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诉求,逐渐形成巴尔干化,高校行政化问题也日益凸显。集权对校长大概是好事,但对学科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杨玉良直言,因为少权,导致学院没有发展的原动力。

  放权的同时,杨玉良强调,下一步将重点梳理院系制度。由于缺乏明晰管理制度,院系乱象不少,有的学院自他上任之后两三天一封告状信,一下子走了5名教授,导致一个学科塌陷……学校派巡视组进入学院调查,结果发现90%的告状没有根据,仅仅是因为学校规章不透明,猜忌四起。

  作为一校之长,杨玉良跟学生“交底”,并希望获得后者的支持,“二级学院管理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学校能否在有限时间内走向一流,因为一流大学的建设关键说到底是建设一流学科。”(记者 唐闻佳)

  (文汇报 唐闻佳)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光华教授翟昕:如何让学术课堂生动有趣  ·调查显示:超六成大学生表示不会在“5·20”  ·部分大学办成“职业培训所”又何妨  ·西安2014年中招政策有四变 择校生比例降至10%  ·复旦校长:“去巴尔干化”事关一流大学建设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