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毕业就业 > 正文
未就业毕业生统计难在哪里?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9 13:24
点击数:
分享到:

  原标题:未就业毕业生统计难在哪里?

  编者按

  在日前召开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201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将完成三个转变:从传统的关注初次就业率转向提高就业质量;从重视推荐毕业生转向关心学生成长;从就业部门向教学部门的简单反馈,转向协同育人。从2016年开始,要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和服务,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机制。如何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统计,统计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真实和有效,本期我们来聚焦这一话题。

  别让教育部门孤军奋战

  就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机制而言,重在建立就业工作衔接机制,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等接力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郭立场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呈递增状态,就业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应当说,积极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着力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后续的指导服务,既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

  此次教育部推出多项改革举措,着力“打造升级版”,既是高等教育自我革新之举,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社会关切的主动作为,值得点赞和期许。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政府认可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持怀疑态度。据了解,自国家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就业统计造假就不曾缺席过。一些高校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心思集中到了就业统计上,而不是放在推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渠道的开拓上,造成有关方面对就业形势的误判,进而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迟迟得不到缓解。

  教育部主导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机制,倘若没有更为妥善的实施细则和保障措施,仅凭教育部门一家之力,很难保证就业统计数据的及时、真实、有效,也难以实现“更加关注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的预期。

  2004年,国家建立了由教育部、人事部等10个部门组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教育部为牵头单位。2008年,国务院制定的部门“三定”方案,对教育部与人社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的职能进行了调整,明确由人社部为牵头单位。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协调,然而囿于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陷入了“看似谁都管,其实没人管;谁都想管,谁都管不了”的尴尬。

  其实,早在2013年,人社部便印发了《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明确“开展实名登记”,要求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开放,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摸清就业服务需求。自2013年开始,教育部更是连续三年印发关于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专项通知,明确“认真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及时将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提供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使就业服务能够无缝接续。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囿于主客观因素限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统计工作依然壁垒重重,政策效应并未如期实现。可以设想,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机制的落实难度之大,仅靠教育部门单方面努力还远远不够。

  长远来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多部门合作,不能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责任过多地局限在教育部门。就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机制而言,重在建立就业工作衔接机制,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等接力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进行顶层设计,教育部门着力提高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服务水平,重点解决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引导工作;人社部门积极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帮扶,重点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指导服务工作;多部门协同配合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毕业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简而言之,就是要树立大就业观,政府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高校想方设法培养适销对路的优秀毕业生,社会要通力合作来营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毕业生自身积极主动就业,综合施策方能化解就业难题。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假使让毕业生的选择束缚在就业统计的框框里,让毕业生的青春耗费在实名登记的本本上,如何让青春的创造力竞相迸发?又如何让莘莘学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人生?高校毕业生绽放的青春,不能只有冷冰冰的统计,而是应有更多样的选择。关键是如何打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确保政令畅通,真正把中央的关怀及时送到毕业生的心坎上。

  (作者系河南省信阳师院招生就业处教师)

  未就业毕业生统计要过两关

  大学生更应该在新时代抢抓机遇,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的创业培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苗凤军

  关注未就业大学生,是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如何让他们承担发展的大责,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教育部出台相关措施,在2016年对全国高校毕业未就业的学生进行统计,这样做有三个意义:一是可以掌握未就业人员的数量;二是通过相关部门干预,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培训、指导、推荐,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上岗,为时代发展立大功,作贡献;三是通过政府部门的运作,体现相关部门的责任,尤其是在就业方面的政府温暖。对未就业大学生进行统计是新时期教育部门应该肩负起的一项重要任务。

  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在数据统计方面,如何做到数据精准,还需要教育部门做很多工作。毕竟中国地区很广,人口流动性强,在这一项工作中,如何做到数据更为客观实际,仅凭教育部门一个单位做这一项工作恐怕还不够,教育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共同担责,协调联动,尤其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责任,将这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统计数据不好做,还有一项不好做的就是如何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精准帮扶,这是一大考验。这需要教育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不仅要统计,更应该按照相关的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并且在提供就业服务时,通过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平台,同时与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对未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他们更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所担负的责任要比一般人重,他们要将知识转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动力。如何让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需要教育部门做很多工作。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在新时代抢抓机遇,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的创业培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转化思想观念,认清当前形势,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真正价值,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做时代的领航者。只有这样,教育部门统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举措才能真正赢得公众支持。

  (中国教育报 系职员)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未就业毕业生统计难在哪里?  ·高校就业服务面临“转型升级”  ·职场英语:如何写出抓住雇主眼球的英文求职信  ·职场英语:总被老板炒鱿鱼?可能是这7个原因  ·教育部:明年开始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