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资讯 > 考研信息 > 正文
“硕士生回家种地” 不可归咎于读书无用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2-10-19 21:23
点击数:
分享到:

  10月11日,优酷网拍客上传视频《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众多网站纷纷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据10月17日《河北青年报》报道,经调查,该视频的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目前,苗父已脱离生命危险。

  众望所归之下,空有一纸文凭而无地可栖,父亲深感颜面尽失服毒自杀,这种到求职时才望文凭兴叹的事件,已不具新鲜性,但这一次倒是有相当的特殊性。公众在事后大叹读书无用、教育有病之余,大抵忘了事件的主人公苗卫芳现年已41岁,通过自考获得本科学历进而又考上研究生、且对工作有着较特殊要求等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再一次对当下教育制度群起而攻之,令“读书无用论”再次泛起,未免有些草率。

  如今的悲剧,将棒子全部打到教育上实在说不过去。详细分析,此番事件中有父母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本人能力素质、心态观念、所学专业与社会职业的适应性对接性等多重因素。

  或许有人会说,主人公苗卫芳家在乡村,经济状况薄弱,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更迫切一些,父母乡亲殷殷期待集于一身可以理解。那么,大家或许还记得,前些时日,北大一名硕士毕业后找了份起薪每月8000多元、年底还有些奖金的工作,但其父早在亲戚面前夸下海口,说孩子每年赚上百万元毫无压力之类。当知晓其真实收入状况后,父亲更是对其恶语相加,认为孩子给他丢了脸。对孩子有所期待当然是好事,但这期待一旦与面子、身份之类挂了钩,无疑就变了味道,也很难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了。

  除了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之外,个人的选择和想法也是左右命运的关键。比如他一心想当公务员();到民办学校,他怨校领导总是骂人,没适合写作环境;到基层中学教书,他又锱铢必较,因收入与预期差300元而夭折……由是观之,苗卫芳回家种地的结果当真全是制度的错吗?

  透过一些事件,反思教育的积弊,自是时下公众对教育谨慎严苛态度的体现,然而凡事都将矛头指向教育,未免有失理性和公允。教育不是废物筐也不是替罪羊,把所有恶名都给它套上未必有益于真问题的解决。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研究生国家普通奖学金(即国家补助)进化过程  ·专业硕士颠覆角色 欲演考研主角  ·林丹获硕士学位惹争议 校方拒透学业情况  ·台高校大幅扩招硕士 仅一成企业爱用硕士  ·厦大女硕士为继承父业 回炉读卫校(图)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