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久前,一份长达5页的学生来信摆在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面前。这封信出自该校新闻学院2011级的一位本科生,他在信中问“根叔”:“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就算要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 据媒体报道,这封信得到了李培根校长的高度重视,在他的要求下,全校展开了对课程设置问题的大讨论。虽然不少文科生表示不该学数学,但是在讨论会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很统一,认为数学能训练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科学生形成互补,所以“肯定要学”,但与理科生相比,难度应该有所下降。 我不清楚华中科大专家学者具体讨论的细节,但简单地把学生分为文科、理科,本就是问题。目前,一些大学已经按专业大类或专业平台招生,在招生中也打破了原来的只招文科或者只招理科生的传统做法,而是文理皆招,包括历史学、中文系也招理科生。也就是说,大学很多专业,文理的界限已经很模糊。 而就是被大家划分在“文科”范畴的学院、专业,也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质。比如新闻学传播学,现在已发展出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体创意、新媒体与网络信息等专业,而且不同学校的这些专业,侧重也有所不同,拿广播电视新闻学来说,有的理工科背景的学校,就强调学生掌握数字传媒技术,这就要求这一专业学生学习一些理工科课程。 我想说的是,对于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刀切。文科生学不学数学这个问题,就出在一刀切上。我国大学现在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是,必修课程所占比重太高、选修课程比重太低,为此,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有的学生中学数学就不好,上大学选择了一个偏文科的专业,认为自己不再受数学的折磨,结果大学还把其作为必修课(哪怕降低了难度),其花了很大功夫,却很难通过,这显然就是严重的问题。试想,如果吴晗、钱锺书先生当年在大学求学,也要求学高等数学,高中数学只得几分的他们,恐怕很难拿到毕业证书。 如果大学降低必修课比重,尤其是公共必修课比重,增加学生选修课空间,那么,这一问题就不存在。就是学艺术的学生,如果今后打算搞艺术研究,或者创业开艺术公司,也可将数学作为自己的选修课,不存在学艺术的学生全部要学数学,或者全都不学数学的问题。 与我国大学的教育不同,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必修课只占很小的比重,选修课比例高达60%,因此,学生拥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喜欢的教师,而不是被要求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而且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也并不需要的技能。事实上,不仅大学如此,美国、加拿大的高中,就实行学分制,加拿大高中的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要求的65%,像数学,只有数学10是必修课,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数学较差者,只需学数学10即可,而有兴趣者,则可选修数学11、数学12。这就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研考有3项调整
·北工大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复试分数线公布
·武汉一高校设“情侣自习座”方便考研学生
·高效高质合理用时 迎接考研倒计时
·2012考研大幕7日拉开 各校招生规模基本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