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大学诊断 > 正文
欧盟根据33个国家现状提出高教经费改革七建议
作者:江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0-08-20 00:52 点击数:

    在各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途中,大学的经费投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欧盟委员会研究了欧洲33个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改革的现状,在此基础上——

欧盟提出高教经费改革七大建议

    欧盟委员会最近发表了一份题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进展:经费改革》的研究报告。作为欧洲高等教育现代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委员会委托荷兰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对在1995年至2008年间的高等教育经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整体和国别分析研究。研究在欧盟27个成员国及克罗地亚、土耳其、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展开,就如何深化未来改革提出了建议。

  欧洲高教经费投入远低于美国

  报告指出,自1995年以来,几乎所有33个欧洲国家在高等教育经费安排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般认为,经费的额度、组成及开源方法与高等教育系统运作状况密切相关,因此这是经费改革的基础。

  ——多数欧洲国家考虑调整学费并改革助学金制度。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给不少国家带来了预算压力,许多国家已开始重新考虑对学生的收费标准及援助政策,并开始采取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即让学生和纳税人分担更多的教育成本。一些国家扩大了对学生的支持系统,在对学生的公共补贴中更加重视提高学生贷款的比例,2/3的国家建立了助学贷款系统。

  ——欧洲的高等教育经费额度落后于美国,私人投资比例上升。研究指出,欧洲高等教育系统经费额度严重落后于美国,存在大量资金缺口。数据表明,1995年至2008年间,在欧洲33个国家中,约60%的国家的学生平均开支有所增加;约25%的国家基本稳定;其余国家的相关经费减少。大多数国家公共和私人经费用于每名学生的总支出并未恶化,这主要归因于私营部门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投资比例上升。教育的私人投资回报率平均为10.2%,而社会投资回报率平均为7.9%,这显示出对高等教育投资是有利可图的。

  ——改革公共投入机制,日益强调高等教育机构的运作状况。欧洲在高等教育公共投入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许多国家运用基于公式的拨款方法取代了增量拨款的方式,并且引入了基于合同的拨款方式。拨款机制日益强调高等教育的运作状况,投入——成本有关的因素仍然非常重要,然而没有一个国家的拨款体系是百分之百基于高等教育运作状况的。

——在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方面,学费和第三方投入所占比例较高。尽管如此,欧洲的本科生学费在世界范围内相对较低。2008年,欧洲33个国家中有18个国家不收学费,7个国家收费适中,8个国家每年学费在500欧元以上。有十余个国家其高等教育收入的1/4以上来自第三方投入。许多国家已经给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多的财政自主权,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平衡高等教育机构的自主权和公众问责权。

    改革事关欧洲高等教育现代化议程

  为了探究经费安排和高等教育运作状况的联系,报告选择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现代化议程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报告认为这一议程可为成员国及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改革建议,使之能够适应各自国家和机构的特定背景和条件。

  2008年数据显示,14个国家的大学拥有较高的财政自主权,而1995年达到同等标准的只有11个国家;14个国家的教育经费来自第三方的比例较高于25%,1995年仅为6个国家;13个国家的教育经费来自学费的比例高于15%,而1995年为8个国家;18个国家的教育经费较多地依靠高等教育机构的表现获得,1995年时只有5个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经费;9个国家的大学有较高的竞争性研究经费份额,占总经费的比例超过25%;18个国家的学生易于获得资助。

  根据欧洲高等教育现代化议程,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改革角度看,200817个国家现代化程度较高,8个国家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5个国家处理了几个方面的问题;3个国家难以解决议程提出的任何要求。

  经费改革影响大于管理改革

  报告选择8个方面来衡量经费改革对欧洲高等教育系统运作状况的影响:入学难易程度、学业成就、成人学习者、毕业生就业能力、学生流动、研究成果、吸引资金能力和生均支出。

  2002年至2006年的数据显示,欧洲各国高等教育在入学难易程度、成人学习者、学业成就、学生流动以及吸引资金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在研究成果方面有适度的进步;而在就业和商业部门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研发投入方面,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下降;在生均支出方面,有22个国家支出增加,这显示教育成本效益有所下降,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各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根据一国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入程度,即高等教育公共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以及该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显示出来的经济地位,报告评判了各国经费安排及其与高等教育体系运作状况潜在的联系。得出的大致结论是,经费改革与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运作状况相关联的方面有毕业率、学生贡献、研究成果,而与成人入学率、企业贡献、学生流动等方面关系较弱。

  研究表明,经费政策对于高等教育某些领域的运作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机构享有较高程度的自主权时。这体现在高等教育的主要产出,即毕业生和发表文章数量与其经费和自治条件的联系上。其他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至于高等教育运作状况的其他方面,越来越需要与一些因素相结合来解释,如社会发展、经济条件和政治文化。

相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费改革似乎对高等教育系统运作状况有更直接的影响。例如,基于运作状况的经费投入更加强调科研、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入学率、毕业率;学费能够给高等教育机构带来收入并为其发展提供更多激励;竞争性基金和项目拨款在增加高等教育机构经费的同时,鼓励他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等。

    高等教育经费改革的政策建议

  欧盟这份报告为其成员国提供了未来高等教育经费改革的七项政策建议。

  ——提倡国家和个人分担教育费用。政府应继续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公共补贴,无论其是公立还是私立机构。同时,应让学生缴付合理学费。让国家和学生共同分担教育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投资计划的首要原则。

  ——建立学生资助体系。国家应支持用助学金制度来衡量学生收费标准,以便使学生能够支付学费和生活开销。这些款项的分配应以评选为基础,鼓励来自弱势背景的学生参与。贷款制度应根据收入条件还款,即根据毕业生对其全部债务的偿还能力还款的原则。同时,债务的一部分利息应由政府补贴。上述贷款和助学金制度也应涵盖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

  ——更多地使用竞争性拨款。政府应主要依靠基于公式的方法进行拨款,也可以考虑以基于合同的方法,其中包括基于目标和项目的竞争性经费投入。

  ——扩大高等教育机构的自主权。在引进更多以运作状况和竞争为基础的拨款的同时,赋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多的自主权。两者结合才最有可能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基于本国国情。各国需要考虑到不同国情和传统,以开放合作的方法,根据本国改革的出发点和比较优势来制定高等教育经费改革政策。

  ——选择有限的改革目标。一项改革议程如果内容太宽泛且涉及过多政策领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太多的目标会增加无法实现的风险。改革议程应该针对每一个国家的薄弱环节,选择有限的目标进行。

  ——建立欧洲高等教育监测体系。建立包括欧洲大学排名体系在内的高等教育监测体系,让其成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提高高等教育运作状况的重要指标。这样的监测系统也将为分析国家制度和进一步改革提供合理建议打下基础。

 

                                          《中国教育报》2010817日第3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
 ·上一篇:建立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教育规划纲要》
 ·下一篇:大学诊断核心功能介绍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