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艺考 > 正文
艺考怎一个“热”字了得 “高烧”背后的忧思(2)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3-02 09:53
点击数:
分享到:

联考,到底行不行?

一位70岁的爷爷陪伴孙女,20余天内辗转济南、潍坊、滨州、青岛四市,连续参加11所院校的艺术招生考试。如果报考省外的其他院校,他们的征程还要增加数倍。

能否让他们少一点奔波之苦?基于减轻学生压力、有效防止艺考腐败等考虑,近几年,山东、陕西、甘肃、江苏、青海等省陆续采取艺术招生考试省内统考。但从实际情况看来,收效并不明显。

济南七中教务处教师周明媚说:“统考成绩对不少学生来说只意味着有了保底学校,顶尖院校基本都不认可,都要组织校考,因此,考生十几所院校连轴转的情况还是很普遍。”原来,全省统考并不为优质艺考院校“青睐”,甚至曾引起众多院校的抵制。“之所以不采用省统考成绩,是由于不同高校有其自身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也不同。校考,可以根据人才培养定位选择适合的学生。”山东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招办主任聂立家解释道。

因此,在学校和各招生省份的博弈中,校考仍然保存。在山东,给31所知名本科艺术院校以及部分部属院校等留了个“后门”,允许其在山东省统考的基础上进行校考。而截至目前,几乎没有高校放弃自己的校考,所以山东考生在参加完全省统考后,还要连续参加十几所学校的校考,不少考生过着白天考试、晚上赶考的辛苦日子。

“校考的设计是为了有利于不同院校特色招生,但这种制度设计的无限扩大,是对考生利益的忽视。”吴键说:“对于国家而言,校考完全脱离各地方招生部门,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从考生利益出发,重新设计制度。”

有考生和家长建议,能否像“北约”、“华约”一样,几家优质艺术院校携起手来,进行一个“联考”?据了解,目前已有少数高校开始探索艺术类联考,如云南艺术学院、云艺文华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三校相同专业实行联考,成绩共用,各校分别确定专业合格线,考生可根据考试成绩填报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但“联考”的做法并不被大多数艺术院校看好。

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学生和家长的南征北战,哪有艺术院校的财源滚滚?”在艺考中,每所院校的报考人数动辄上万甚至几万人,以报名费每人100元计,仅此一项,院校就可收入几百万元。

有强大的利益屏障阻挡,推行联考的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退烧,该用什么药?

艺考“高烧”不退,烧得乱象丛生,烧得社会不满,烧得政府不安。那么病从何起,又该如何“退烧”呢?

其实,艺考热本身并不是坏事,吴键指出,“总体上,艺术考试热的形成,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艺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情况引发的。研究表明,由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艺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1%,因此,可以预见,国家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是持久的,所以艺考热必定是一个长期过程。”

虽是一个长期过程,但面对当前的虚火,也确实到了该对症下药的时候。

对家长而言,需要“降压药”。一位艺术学院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开玩笑说:“在学校见到有同事打招呼,就知道又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要跟我学美术了。”虽是玩笑话,但“考不上文理科,就来考唱歌;学不好数理化,就来学画画”成为众多家长让孩子“学艺”的直接原因。作为家长,要量力而行,审时度势,在给自己降“压”的同时,也给孩子减“压”。

对考生而言,需要“镇静剂”。近年各类选秀节目如火如荼,“一夜成名”的诱惑强烈吸引着考生,给艺考热火上浇油。许多立志考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怀抱“明星梦”,加入浩浩荡荡的艺考队伍。对很多考生来说,平心静气地考量自己,搞清自己是否真是搞艺术的“料”,十分必要。

对学校而言,需要“减肥药”。由于艺术类学生的收费高于其他专业,也形成了许多学校的招生冲动。原来有艺术专业的不断增加招生数量,原来没有艺术专业的院校纷纷设置艺术专业,争抢招生带来的利益份额。许多学校特别是非重点地方院校,在师资等办学条件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不顾质量敞开招生大门,造成艺术院校的虚假“繁荣”。“虚肿乱胖”,不讲质量,既害学生,也害学校。对一些院校而言,是到了该“减肥”的时候了。

对政府而言,首先需要“明目丸”,正视目前的乱象并对症下药。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暗箱操作”,今年,多个地方出台政策,使招录过程尽可能公平、公正。例如甘肃省在美术类专业统考中,给考生使用明、暗两种考号,考试时,明号码在核对完考生身份后剪掉,仅保留密封的暗号码,使评卷人员无法辨认试卷作者;江苏首次建设专家评委网上申报系统,系统会对每位评委在整个评判过程中的表现给出分析数据和曲线,供考试院对评委进行业务考核和今后聘请评委的参考。当然,作为政府部门,仅靠一剂“明目丸”显然不够,建立高效便捷的考试制度,规范杂乱无章的办学秩序,治理乱象丛生的培训市场,需要下更多的“猛药”。

艺考“高烧”,或许还会再烧上一段时间,但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学校、家长和考生,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泻火退烧,已是刻不容缓!

(新华网)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艺考怎一个“热”字了得 “高烧”背后的忧思  ·“艺考热”持续升温 亟待艺术教育体制改革  ·艺考采取全程录像公开公平 艺术毕业生八成改行  ·当梦想照进现实 艺考之路是否意味成名之路  ·艺考不能功利化 “半路出家”不如感兴趣有天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