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对“补课”说不 本期嘉宾主持:杨英(长沙某事业单位职员) 看到补课巨大阴霾笼罩下畸形成长的孩子,作为一名母亲,我为此感到深深地无奈和十分心痛。我儿子今年高考(),轻松考取了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我对他的教育方式是更注重孩子学习的兴趣,充分听取他对学习的看法和意见。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全班90%的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学奥数,他害怕孤立,随波逐流交了钱,但学了两个课时就不愿意学了。他对我说:“妈妈,我对奥数没一点兴趣,它的解题完全用的是另一种思维。我觉得这种思维方式并不好。”我便尊重他的意见,没让他再去学。到了初中,碍于任课老师的情面,儿子又屈从去补了几节课,最终又因没有兴趣,在我的支持和理解下,没再去补课。 一直以来,作为家长,我为孩子营造的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宽松,学习对他来说不是很紧张,他以全A的成绩顺利完成中考。儿子高中阶段,面对补课的浓厚氛围,我也惶恐和忐忑不安过,因为自家的孩子不补课,但别人的孩子在补啊,你不补别人都在补,不补怎么考得过人家?当我征询儿子学习意见时,他还是坚持对补课说:“不”。我们全家一致认为:填鸭式的补课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情商自然也被压抑和扼杀,家长更多地看重学分,反而会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不利于孩子长远健康持续的发展。 救救孩子 嘉宾主持:谢浮名(时评人) 有一个网络段子,我以为是对学生生活的最形象的概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活得比驴累。”沉重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已经压弯了我们下一代的脊梁。试想,有几个学生是闻一知十的天才?有几个学生能在晚上10点前完成了作业上床睡觉?有几个学生体格健壮?学习,已不再是乐趣而是苦役。 假使能够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完成学习任务,也就罢了,偏偏是教育的决策者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误以为智力的启迪越早越好,正应了教育界时下流行的一句狠话:只要读不死,就往死里读。于是,将课业设置得越来越难,大学的学习任务大量地往中学压,中学的则往小学压,普通学生,已很难正常地完成课业。怎么办?除了补课,别无他途。于是,各种补习班遍地开花,从来没参加补课的学生也就成了凤毛麟角。 当年,鲁迅痛苦地呐喊:救救孩子!而今,我们的孩子虽然不再遭受旧礼教的摧残,但变态的教育观念压弯了他们的脊梁。因此,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呐喊:改变教育观念,救救孩子! “补课”不能因辅废主 嘉宾主持:邓思思(广东某重点中学高级教师) 看了孩子的倾诉,作为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高考至今仍是不可废除不可替代的国考,它为年轻人,尤其是寒门弟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公平竞争的机会,今后的高考也许确实需要改革,但不可能废除。正是由于高考的存在,造成了“万人挤独木桥”的现象,客观上逼迫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使出浑身解数应对,“补课”便是其中一招。 教育及高考体制的改革也许迫在眉睫,作为教师和家长的不能坐等改革的结果。既然暂时无法改变体制,那么就只能先适应体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补课”这一现象呢? 我认为中学教育功夫应该在课堂内。作为应试教育,高考是人生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因此,基础或能力稍差的,该补的课还是要补,适当通过“补课”来弥补。但是补课只是课堂内的一种补充,不能因辅废主,课堂内打瞌睡课堂外拼命补,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愚蠢做法。事实上,从来成绩最优异的学生,都不是课外补课培养出来的。 (长沙晚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专家:三招应对“开学恐惧症”
·大学新生凌晨5点致电辅导员 痛哭流涕称要走读
·教育部:高校违规录取者入学资格将取消
·大火突如其来 姐弟难圆大学梦
·80后新爸妈,看电视剧学带娃不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