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纪宝成谈中国精英情结:使高等教育陷前所未有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29 11:37
分享到:

  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

  经过持续的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业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可是,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单一性倾向,即热衷于精英教育专科要升本科,本科要搞硕士点,有了硕士点要搞博士点,有了博士点要搞博士后流动站。不管条件是否具备,都要挤到精英教育这根“独木桥”上来。

  大学当然要培养精英,可是,它还必须适应现阶段的国情。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未来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规模将保持在每年700万人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只是为了精英的教育,它还必须思考:如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最合格的劳动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有一次出访英国,看到该国一所大学提出这样的口号“培养世界一流的劳动力大军”,不由得心生感慨:中国的大学只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种理念会影响教育、教学方针,造成整个考试制度也存在问题。现在统一的国家高考(),录取成绩被划分为“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高专高职线”四个分数段,随之,高等学校被制度性地划分成了四等,高职是最末一等。这不但制造了一个低水准的本科教育体系,更为严重的是压抑了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显然是不合拍的。

  他认为,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与精英情结的日益强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使高等教育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种困境在现实中的投射,便是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市场的人才需求存在结构上的不相适应。我们看到,这边厢,大学生就业难;那边厢,许多用人单位又招不到急需的合格人才。这两者的错位,若任其发展,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障碍。这也表明,如何实现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已是当前必须面对并加以破解的重大战略课题。(文/闻华)

(《瞭望》新闻周刊)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暑假当空调安装工 只为挣够大一学费  ·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136所学校将补录  ·广东二B录取开始 北师大珠海分校夺省内头魁  ·调研称7成毕业生5年跳槽逾两次 企业表示不能再  ·中国大学生被指普遍缺软技能 20几岁不会微笑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