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矿业大学(招生办)2013届采矿工程专业329名本科毕业生即将离开学校之际,收获了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给他们亲自回信,对他们选择到基层一线就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全体毕业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刘延东副总理在信中对同学们求学期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表示高兴和欣慰,对同学们即将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表示祝贺。同时,她对采矿专业的同学积极投身祖国煤炭能源事业、主动选择到基层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给予充分肯定。她说,这是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对百年矿大“爱国、奉献、学煤、爱煤”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当代大学生立志报国、勇于追求、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生动体现。她希望同学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时提出的“五点嘱托”,努力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青春华章 刘延东副总理的回信令矿大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一时间大家争相学习,体会刘延东副总理的谆谆教诲。 中国矿业大学校党委书记邹放鸣说:刘延东副总理给我校毕业生的回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青年学生的关怀,是对全校广大应届毕业生的深情勉励,更是对于矿大人长期以来坚守信念、投身事业、服务国家的价值追求和奋斗奉献的充分肯定。全校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结合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刘延东副总理给我校毕业生的回信精神。要将学习回信精神与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奉献国家的崇高理想信念;要将学习回信精神与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起来,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努力奋斗。 在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中国矿业大学宣读了刘延东副总理的回信,校长葛世荣对毕业生说:“同学们,你们是矿业大学特殊的一个群体。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个群体,四年前亲自出席学校百年校庆庆典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刘延东国务委员,四天前作为国家副总理为庆贺你们的毕业又发来了热情的回信。你们是幸运的,同时聆听同一位国家领导人在开学和毕业之际对你们的鼓励和期望,我为你们骄傲和自豪!” 看到回信,中国矿业大学杨善国副教授说,作为高校教师,看到刘延东副总理给我校毕业生的回信,感受到了自身责任重大,应当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为他们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纷纷表示将按照刘延东副总理的要求,立足基层一线,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最前沿,用自己火红的青春为祖国的未来描绘出美丽的篇章,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写信人之一的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09级学生程晓磊说,刘延东副总理日理万机,能够这么快亲自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回信,真的没有想到,真的令人感奋。作为新一代采矿人,时刻要用责任的尺子丈量前行的长度,用过硬的技术把关煤矿的安全,把爱岗敬业、扎根基层的精神视为人生理想,不断地拼搏和奋斗。 通过学习回信,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认为,作为当代热血青年,应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拼搏上进,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想紧密联系起来。 理学院2011级学生张佳昭说,作为当代热血青年一辈人,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应该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想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奋斗,拼搏上进,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青年。 中国矿业大学2009级本科生入学之初,适逢学校百年华诞,他们聆听了刘延东同志在学校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发了发奋成才的强大动力。几年来,同学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大批同学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基层一线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特使采矿专业的329名学生中已签就业协议同学有90%选择到煤炭企业工作。6月2日,采矿工程专毕业生在即将学成毕业之际,回想四年前刘延东同志的教诲和勉励,于是给刘延东同志写信,汇报四年来的学习成长情况和为祖国煤炭能源事业努力奋斗的青春梦想,并希望得到刘延东同志的鼓励。 他们在信中说:“您在四年前的那次讲话中勉励我们要把中国矿业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几年来,这个目标一直鼓舞着全校师生牢记使命、努力进取。作为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学校多年来一直教育引导毕业生走基层成才之路,鼓励我们到西部和煤炭行业等基层艰苦地方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他们还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中国青年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为煤炭能源事业和民族复兴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一生——这是我们已经下定的决心。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不懈奋斗才能变成现实,只有汇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之中才能彰显出真正的价值,我们的青春也只有在奋斗和奉献中才能更加绚烂多彩!”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致刘延东副总理的信 敬爱的刘延东副总理: 您好! 我们是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采矿工程专业329名本科毕业生。我们在2009年入学时,恰逢学校百年校庆。当时,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亲耳聆听了您在我校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您在讲话中对矿大的希望和期待,对我们青年学子的教诲和勉励,使我们为煤炭能源事业奋斗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几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成才。今天,在即将学成毕业、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之际,我们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对您为祖国科教事业辛苦操劳表示崇高敬意,同时向您汇报我们四年来的学习和成长,汇报我们为祖国煤炭能源事业努力奋斗的青春梦想。 敬爱的刘总理,您在四年前的那次讲话中勉励我们要把中国矿业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几年来,这个目标一直鼓舞着全校师生牢记使命、努力进取。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新增了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多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建成了先进的矿业科学中心和地下工程中心,在前不久进行的新一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我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作为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教育引导毕业生走基层成才之路,鼓励我们到西部和煤炭行业等基层艰苦地方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截至目前,全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接近90%,我们采矿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4%,已签就业协议的采矿专业同学中有90%选择到煤炭企业工作。 敬爱的刘总理,四年来,铭记着您“爱国、奉献、学煤、爱煤”的谆谆教诲,我们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成长。我们在“挑战杯”系列竞赛、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得10多项大奖;我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多名同学获得了省级和全国性荣誉称号;全专业有109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84名同学以优异成绩被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更多的同学将直接投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 敬爱的刘总理,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和感受到,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工业的粮食,关系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四年来,我们梦想着中国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矿井、最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最安全的生产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激扬和凝聚了蕴藏在我们青年学子心底的梦想和力量。我们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中国青年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为煤炭能源事业和民族复兴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一生——这是我们已经下定的决心。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不懈奋斗才能变成现实,只有汇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之中才能彰显出真正的价值,我们的青春也只有在奋斗和奉献中才能更加绚烂多彩! 敬爱的刘总理,在当年的校庆大会上,我们亲身感受到您慈母一般的亲切和温暖,您的叮嘱至今时时在我们耳畔回响。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要走向远方,到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此时此刻,我们有太多太多话想要向您诉说,我们特别想再次得到您的鼓励。因为我们还很年轻,在我们圆梦的路上,您的教诲,字字句句都将是我们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都将是我们值得珍藏一生的宝贵财富! 衷心祝愿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采矿工程专业329名本科毕业生 2013年6月2日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给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回信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班的同学们: 收到你们的来信,看到同学们求学期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对同学们即将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表示祝贺,同时,也通过你们向中国矿大全体应届毕业生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从信中得知,许多同学积极投身祖国煤炭能源事业,主动选择到基层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这是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对百年矿大“爱国、奉献、学煤、爱煤”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当代大学生立志报国、勇于追求、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生动体现。 你们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而青春只有在为祖国人民的奉献中才更加绚丽,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更有价值。希望同学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时提出的“五点嘱托”,情系国家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掌握过硬本领,勇担历史使命,用知识和智慧、激情和汗水,努力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青春华章!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6岁男孩阳台坠落身亡 儿童频出事显社会管理空白
·教育部:完善安全工作机制严防学生溺水事故发
·学生“老总”谈创业:让我们一起做“不着调的梦
·危险!新幼儿教师的“安全空白”
·透视高校教师心理危机:人际疏离与自我优越感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