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连续10年呈“女性化”趋势。这也引发了业界内外关于中小幼学生“阳刚气不足”而“阴柔味有余”的关注与讨论。中小幼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女教师占绝对主导的校园里,男教师匮乏给孩子成长带来的教育缺失越来越严重。在父亲节之际,本报聚焦校园男教师缺失现象,以期引发各界对男教师缺失问题的更多关注。 男教师成中小幼教育的稀缺资源 早在几年前,一项由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就显示,该省男女教师比例差距在逐年扩大,女教师越来越多,男教师越来越少,小学女教师整体比例接近70%。在广东,中小学教师中有一半以上是女教师,其中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学女教师更是占到了80%以上。而在贵阳这样的西南省会城市,城区中小学男女教师的比例也大多为1∶7左右,班主任和主要科目教师几乎全由女性承担。 与此相“呼应”的是,近年来,师范类院校招收男生也遇到了困难,女生比男生多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面向小学的“初等教育专业”的男生比例更少,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就更别提学前教育阶段了。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校长们也煞费苦心。有校长坦言,看见前来应聘的准男教师,他“两眼都会放光”,而且在同等条件下,他更倾向于男教师。“但实际来应聘的男性教师太少,有时甚至没有男性来应聘。”这位校长颇为遗憾地说。 待遇低发展空间受限或成主因 “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在我国传统观念里,男子汉应当顶天立地做大事业,进小学哄孩子似乎是大材小用,不值得一提。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不少男性对“孩子王”的职业敬而远之。而且,由于存在偏见,在职的小学男教师一般羞于表露自己的职业。“跟陌生朋友交往时,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小学老师。找对象时,人家一听我是个小学老师,就没有了下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教师表示,他的尴尬不是个例。 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待遇低,发展空间受限是挡住男士担任中小幼教师的又一障碍。老师们表示,虽说每月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有固定工资,但这对一个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男人来说,很难说有太大吸引力。而且,小学教师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付出和获得往往不成正比。因此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们更愿意“逃离”教师岗位,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小学教育多属于启蒙性质的教育,学生们长大后,也很难想到自己的小学教师。”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小学教师说,虽说自己也是桃李满天下,但毕竟不像高中教师甚至大学教师那样有成就感。 男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 “一个学校男教师太少,就如同一个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思维容易出现缺陷。”“一所学校里,需要一定比例的男教师,刚柔相济,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人格全面发展。”与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强烈呼声相对应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校长、园长们正在尝试破解这个“难题”。 在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幼儿园,自从3年前迎来第一位男教师后,迄今,这里已汇聚了6位男幼儿教师。作为男教师代表之一,于田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发挥的作用充满了自信:“其实,男教师在这里做的远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角色,我们6位男老师在这里,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重要影响。”而单立松在刚开始工作时,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是在幼儿园当老师,总感觉那是很‘差’的工作”。如今,再遇到别人问起自己的工作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幼儿园当老师”! 港馨幼儿园园长冯永建对这6名男教师的表现和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肯定,认为与男老师交流起来更幽默、更容易,孩子们也更愿意和男老师一起玩儿,一起做些更有挑战性、对抗性的活动,而不像女老师那样处处护着,“男老师更放得开,他们给幼儿园带来了很大活力。” 在上海徐汇区向阳小学,占近1/3的男教师也给校园带来了活力。大约从10年前起,向阳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洪雨露开始有意识地招聘男教师,全校男教师从原先的10余人渐渐增至如今的近30人。看着他们带着孩子们踢球、下军棋、打弹子的身影,洪雨露骄傲地说,男教师给校园带来的,是无可替代的活力和创意。 “我们可能不会像女老师那样对孩子苦口婆心,但有自己的沟通方式。”美术老师王冬培觉得,只要方法得当,男老师有时反而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尤其是对付那些捣蛋鬼们。 专家视点 受访专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刘炎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余珍有博士 孩子“不阳刚”源于人们观念和社会大环境 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以及如何有效吸引优秀男性毕业生加盟中小学、幼儿园等问题,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刘炎和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余珍有博士。 余珍有首先肯定了男教师在中小学校、幼儿园里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现在许多调查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我们的中小幼学生在大球运动方面,在一些挑战性、对抗性和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活动项目上表现欠佳,这种现状和学校里男教师缺乏是有一定关系的。 关于这些学校如何吸引优秀男性加盟、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男教师的角色作用,余珍有建议:一方面要着力提高中小幼教师的工资待遇,“毕竟,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男人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如果收入很低,社会地位不高,那么这些学校要吸引优秀男性从教是很难办到的,即使暂时能招来,最终也很难把人留住”;另一方面,幼儿园里的男教师不适宜固定在某一个班上,宜实行“跑班制”,可让他们专门带一些课程,如体育、科学类以及一些有挑战性、对抗性强度的活动等,“若固定在某一个班上,不仅有可能融不进去,他本身最后也很可能被女性化了。” 刘炎教授则对增加中小幼男教师以培养孩子“阳刚之气”的做法表示了谨慎的乐观,她认为“性别不是原罪,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观念和社会大环境”。 刘炎教授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学校、幼儿园这个领域的收入福利相对不高,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和社会分工决定了在这个领域必然是女性占主导地位,“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家庭和社会对孩子保护过度,在‘安全第一’的背景下,牺牲了孩子的许多阳刚天性的东西。”刘炎教授同时指出,发达国家对学前教师的培养不论男女,更强调教师应掌握发现孩子兴趣、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的能力。 记者 凌月云() 苏金柱 通讯员 李士文 (现代教育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中国家长持证上岗 国内第一所家长教育学院诞生
·柤雪媛:让尊重成为一种文化
·王世元:教育文化要以孩子生命生长为根本指向
·朝阳教育实践者为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优秀样本
·教你如何战胜英语学习的“三分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