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京式旗袍校园展魅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6-17 12:13
分享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魄。因此,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校长王彦荣带领教师们,与“京式旗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了“亲密接触”。

  走进黄职旗袍研发中心,学生正围着京城老字号“双顺成衣铺”第三代传人徐士梁师傅,学习旗袍盘扣的制作技艺。

  “选用2.5厘米宽的斜丝,长度为30至50厘米即可。如果是薄料,应在斜布条中间衬几根棉纱线,使其坚硬耐用;若是厚料,则不用棉纱线衬托。”课堂上,徐士梁师傅一边指导学生一边示范:“先用针钉住,然后用右手缝针缴牢……”

  在徐士梁师傅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衬线手缝法、机缝暗线法、机缝明线法、包细铜丝法等盘扣硬条的制作方法。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徐士梁师傅还要指导学生练习琵琶扣、实芯花扣、空芯花扣与嵌芯花扣的盘制方法。

  “传统工艺中,制作旗袍的面料多为织锦缎、古香缎、绸等,而盘、绣、滚、镶、拼及镂等工艺均是手工完成。”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任杨红介绍说,“旗袍的线条流畅,仅两条线就表现了中国女性的人体美。然而就是这两条线,又可以千变万化,制作出端庄尔雅的正装,亦或是华丽高贵的晚装。”

  据介绍,“双顺成衣铺”是民国初年京城最大的中式服装成衣铺,也是“京式旗袍”的鼻祖。为了传承“京式旗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旗袍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学校特别聘请“双顺”第三代传人徐士梁师傅亲自制作传统旗袍,并指导服装专业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旗袍制作。

  2007年,学校“京式旗袍项目”成功申报为石景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职也因此成为北京市第一家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学校。

  如今,“旗袍研发中心”每年都会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实验班,系统学习旗袍传统工艺和中式服装的设计制作。旗人之袍、民国之初的旗袍、20世纪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30年代黄金时代典型旗袍、40年代黄金时代旗袍、50年代平民旗袍……研发中心工作室里,19件反映不同年代风格的旗袍代表作品,充分体现出学校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我们计划以旗袍设计制作为突破口,进而将中式服装服饰技艺融入到教学中,以此将历史悠久的旗袍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王彦荣校长说。

  记者 韩莉()

(现代教育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中国家长持证上岗 国内第一所家长教育学院诞生  ·柤雪媛:让尊重成为一种文化  ·王世元:教育文化要以孩子生命生长为根本指向  ·朝阳教育实践者为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优秀样本  ·教你如何战胜英语学习的“三分热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