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闽军 5月20日,上大学网最新发布了《2008至201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的全国高校名单目录》,该目录显示:2008年3月至今,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而更名,占到目前全国高校总数的10.35%。更改的校命中,科技、财经、工商、文理、经济等词频繁出现在新校名中,成为被追捧的热词。(5月21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为何热衷于更名?一是,部分高校升级、合并的需求;二是,在分高校级别“三六九等”的背景下,高校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高校更改校名流行追捧热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部分高校的生源危机、生存压力较大等困惑,但是要逐步改变这种现状,光靠更改名字,也难以“鸟枪换炮”,要想“乌鸡变凤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昔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等专业学校,如今已经大部分升级为高职院校,这也使得我国的高校总数增多,随之而来的更改校名的事情也变得多了起来。此外,部分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民办高校仅从名称上现在真有点难以区分。如果不是经常关注类似新闻和宣传,不少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以高校名称来判断某所学校的层次及特色还真得很难,还有点乱。 其实,我们暂且不与一些国外高校在更名上去相比较,高校改名之风也是高校体制改革背景下所催生的一些独特现象。但是,若干年后,那些热词不再成为吸引生源的眼球的时候,那些高校又该改为什么好名呢?不难理解,求一好名不错,但是求长远发展会有多难。 部分高校的生存压力体现在生源的质量,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体现在学科建设不足的种种短板。但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靠改名或许只能图个名字的响亮,而真正的名气永远靠的是综合实力才会有良好的口碑。目前的高校体制,难以抹去等级划分的影响,在众多的政策扶持方面存在很多的差异,在管理上,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缓解部分高校的生存压力,才能解决长远问题,从高校更名风的背后,相关的政策和改革是否应该看得更长远一些。(邓闽军) (光明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宜宾大学生掀复古风 “小清新”毕业照走红
·大学生述毕业故事"致青春" 再不搞
·“好声音”福建校园爆冷门 女孩张珊珊很有爆发
·正德职技学院22兄弟三年背残疾同学爬校园台阶
·英语新词:办公室的“桌怒” desk rage
|